——当代中国画彩墨大家李夜冰的艺术概论
看李夜冰的中国画,你无法不激动。因为他与众不同,他的画不同凡响。他的作品极丰,似灿烂云霞,有表现荷塘的流光溢彩,有表现域外的异国风情,有表现晋中民居的故土情怀,有表现傣家竹楼的明媚春光,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名域,记旖旎风光于笔下,贮万倾荷塘于胸中。他的技巧极新,或“以色代墨见其笔”,或“色墨混用求其韵”,或“线面结合含气骨”,或“疏密得当观其势”,或“有法无法取其度”,或“有笔无笔重其神”,他以他创立的中国画“新六法”及与此相关的图式,融古典色彩、自然色彩、西方色彩与内心色彩为一体,冶传统技法与现代西法于一炉,让激情荡漾与彩墨辉映互为表里,以强烈的中西绘画融合的风格特征,实现对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前人与今人的超越,追求某种前所未有的博大、新艳、开明、融通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李夜冰的双腿可以坚强地插在本土,他的双翼可以自由地飞翔在天穹,而他的心却一直关爱着中国画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年逾80高龄的李夜冰先生,依然充满青春气息,不停地挥动他的如椽大笔,以水墨与色彩的交响,为我们的时代谱写着华美的乐章。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有着各自深厚传统的东西方文化也曾在这短暂的碰撞中产生过心灵的火花,留下过不少融会贯通着东西方艺术智慧的杰出艺术品,也出现了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引进西方现代美术理念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李夜冰幸运,没有李夜冰得天时地利人和的生存背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李夜冰提供了新的契机,愈益频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李夜冰的这些自由运用东方绘画传统,并大胆采用西方现代造型手段创作的绘画作品,正是受益于我们这个千载难逢的多元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时代环境。历史给予他在东西方先后受到良好艺术熏陶的机遇,更令他获得了跨越东西方的广阔文化视野,这使他对东西方艺术传统的魅力及其精神内涵都有深刻的领悟。
生于1931年的李夜冰,从事美术创作60余年,有过非凡的人生经历。他曾冲锋陷阵于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也在解放区从事过战地美术的宣传。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工艺美术设计研究系统担任总设计师和领导职务40余年,涉猎油画、版画、年画、国画、工艺美术、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青年时代的他还曾借调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有幸得到董希文、罗工柳、石鲁、程十发、关山月等大师的教诲,并同他们一起深入生活、旅行写生。他也曾沉陷挣扎于是非颠倒的特殊时期,也曾寻找机会跨越过无数的大山大河,写生数以万计的作品。近年来,他又有计划地出访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80多座城市进行艺术考察和写生创作。参悟人生,体悟自然,觉悟世界,李夜冰站得更高,眼界更广,心胸更宽。他敏感地预见,像徐悲鸿那样,以西方写实绘画改造中国画的前景并不乐观。他欣赏刘海粟对西方后期印象派的倡导以及他在中西融合方面的探索,只可惜刘氏的成功率较低,留世的成功之作不多,且优劣互见。李夜冰从不讳言他的艺术深受林风眠的影响较多,尤其是林氏的彩墨风景,是他心仪已久的范式。不过,与林氏不同,他在创造个人的艺术风格时,在将色彩大规模引入他的中国画时,更多地强化了文人画传统的笔精墨妙,强调了画面的深度与广度,而不是“西方绘画中心论”的立场。
相对于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李夜冰是一个兼收并蓄更具有现代主义前瞻性的艺术家。他没有因意识到传统绘画的可贵就一头扎进传统不能自拔,也没有因认识到西方写实古典传统的局限便完全抛弃西方绘画的优长,而是在认识到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前景时,敏锐地以色彩和笔墨为核心,将后印象派的色彩、光影、构成与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点、线、泼、皴、染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始至终坚持以写生带动笔墨的新变,在不放弃形的诉求中,出神入化地去发现美、营造美。他的中国画的卓荦之处在于在传统笔墨框架中表现出崭新的精神气象,在于在“墨显色辉,色助墨韵”的彩墨互动中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其用色、运笔、施墨皆逸出了文人画传统,又不是对于西法的盲从,而带有一种现代感的个人化印记,可谓独家妙造、异彩纷呈,充满和谐、充满天趣、充满诗境。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世界,李夜冰的画就是他自己的世界。他的世界大体由三个方面内容所组成:一是荷塘寄怀,二是民居寻梦,三是异国探胜。
出于崇尚高洁与淡泊的性情,李夜冰偏爱画荷,为的是营造一片精神净土,在歌颂生命力顽强的同时,把读者带入一个纤尘无染、清静莹明的琉璃世界。因此,李夜冰画荷不是以狭小的孤芳自赏的视觉描绘少许的荷花、荷叶、荷梗,而是画荷塘的宏大景观。他画的荷也不是历代画荷名家或工或写的传统样式,只在两度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性能,而是借助自己传统文人画的深厚笔墨功力,把西方色彩引进荷塘,以激情四溢的“以色代墨”的泼洒和“交响式”的线条与色彩的混用,在满构图的西方取景方法中以墨托色,创作出一系列可以从表层到底层连续解读的三度空间结构的作品。画中那些纵横捭阖不失书法意味的视觉符号,那些凛然不可侵犯狂飙般的彩墨架构,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是空前的。他画出了风云际会荷塘的顽强,他画出了阳关灿烂荷塘的辉煌,他画出了冰清玉洁荷塘的芬芳,他画出了金风萧瑟荷塘的秋艳,他画出了残叶枯梗荷塘的奇崛,更重要的在于李夜冰的荷塘是西方色彩构成与东方笔墨韵味的结合,拓展了东西方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使人们对超越感官的无穷无尽的理解力极大地丰富起来。李夜冰的“荷塘系列”作品,体现了这样的艺术目标和艺术理想,即在保留和提纯中西传统的精妙之处,并将它们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去解构、扩大,在世界艺术的大范围中去呈现一种独到的序列结构,达到博大辉煌的视觉景观。
如果说,中国画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那么,李夜冰的《荷塘寄怀》系列更倾向于浪漫主义,是浪漫中的现实,有个性背后的共性;而他的《民居寻梦》《异国探胜》系列作品更倾向于现实,是现实中的浪漫,有共性中的个性。也就是说,他笔下的荷塘,虽研究前人作品,更深入荷乡即景写生,但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达;而他的国内民居和国外风情的采撷,则在所见、所知、所想的真切感受中,更偏向客观的描述。
1990年离休之前,因美术创作和工艺美术研究工作的需要,李夜冰走遍了祖国各地,领略了三山五岳、北国草原、江南水乡、南疆边陲、天山南北、雪域高原的祖国山河之美;离休20多年来,国门大打,李夜冰有了更多走向异国他乡的机会,饱览了大洋彼岸的多所城市的海外奇观之美。他的《民居寻梦》和《异国探胜》系列山水作品,也就伴随着他的步履足迹应运而生。
显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可染先生的多次外出写生的创举对他影响至深。研究李可染先生的道路以及他对写生问题的见解,使李夜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沿着李可染先生抓住“写生”这一重要环节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之路前行。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导源于自然山川写生的强烈现象,都是巧妙地把包括关注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创作技巧,有机地融在传统的、写意的笔墨体系之中,都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在中西文化艺术广泛交流的大潮中做以中为主的融合,目的是为写意的中国画在保持研究民族特色的同时,获得更强的表现力。所不同的是,李夜冰在山水画创作中,始终既尊重客观自然之美,又忠实于自己独特感受,丰富多彩的笔墨技巧的变幻、西方印象派浓艳多变的植入、“一花一世界”的不同意境的营造,使他的作品不拘一格而呈现出“法由景生”的新鲜感,具有多种美学旨趣和内涵。而不是李可染的一味求黑,强调一个“狠”字,把山一律画成背景逆光,虽承继了黄宾虹的积墨,却丢失了黄宾虹金刚杵般的用线,成为名副其实的“白山黑水”。
取材于民居的风情山水,是李夜冰情有独钟的选择和建构,也是他进行多种风格的尝试与探索的实验田。从家乡晋中石头垒成的农家院落,到鳞次如星罗棋布的太行窑洞;从鸟瞰古城古建的百年变迁,到老屋老檐的惊世三雕;从高宅深巷的扑朔迷离,到似梦非梦的孔雀之乡;以九曲黄河第一镇的奇伟夭娇,到明珠更灿烂的香港街景,或水墨淋漓,或彩墨交融,或皴擦写实,或没骨写意,或点线交错,或线面相融,根据理法,根据自然,李夜冰把妙在控制与非控制之间的水墨表现力推向极致,把最具群众性的色彩感染力发挥至极,从中又显示出在取象、构境、写情等方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取法西方又变化融通的一些共同趋向。由于所表现的主题是他体验到的、看到的、直接的,甚至可以说是他刻骨铭心的,因而他笔下的景致最为贴近生活的,最为亲切可人的,也更具有时代的特征。李夜冰是怀着深切热爱、眷念和美好的祝愿去描绘那里的一切景观,一切都显露着历史联系中的沧桑感,一切都蕴含着古貌新机的生命力。我认为,他的这种风情作品为山水画的写生别开了生面,而且给予了强化和提升。
《异国探胜》系列是李夜冰五大洲旅行的风光写照,当他面对大洋彼岸的异国风情,他总是抑制不住内心要表现它们的激情,并始终保持着这种情感于笔端注入画卷。他的笔墨因此有了灵性,他的图景由此触目惊心。他善于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着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自然中美的景色,他更善于借西方的他山之石,去开发民族传统艺术的新生。他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就是如何吸取外来艺术精华以促成民族的传统绘画艺术的现代转型,如何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使他的作品超越洋人,超越古人。他形成了自己艺术的实验方案,即综合中国水墨材质不可替代的特殊表现力和西画在色彩、光感、肌理以及具象、抽象等表现手法,去营造具有异国情调而不失东方神韵的彩墨景观。《异国探胜》系列作品的五光十色是他这一实验方案实实在在的成果。他带给人们的是《费城街头》的灿烂,《夜纽约》的繁华,《银座之夜》的炫目,《塞纳河傍晚》的静谧,《拉斯维加斯一日》的神奇,《曼谷大皇宫》的富丽,《圣彼得堡雨天》的安详,《肯尼亚森林宾馆》的优雅,《雨中巴黎》铁塔的巍峨,《巴西海滨》的喧闹,《埃及古城——孟菲斯》的肃穆......李夜冰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不可度量的迷人空间,并在这些空间中借用中国传统笔墨变幻莫测的点画结构来表达一种超越东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新视野,让我们在赏读这些迷人空间同时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人生体验。从这一层面看,无论是李夜冰的《荷塘寄怀》还是《民居寻梦》《异国探胜》的作品都是通过对中国文化资源的征用和重组,以一种“世界化”的方式,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某些方面的特质。他要告诉大多数西方人,现代的中国画不只是古老的灿烂的东方艺术,已经具有了现代人的痕迹和气息。
毫无疑问,李夜冰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现代艺术家。他至少在两个方面实现了它绘画性的超越:第一,它既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随机渗化的特质和书法线条的抽象表现力,又能自由地运用光色、肌理和立体感作为启动情感的重要媒介,从而突破了传统水墨艺术的平面性,有效强化了水墨渗透化机制和书法线条的视觉冲击力。第二,他借助于长期积累的理论识见、经验修养完成了上述的聚合与转换,提供了一个超越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二元对立的范例,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开拓了思路和视野。
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心愿是在有限的艺术生涯中,努力使自己超越时代,超越历史,从而使自己有限的艺术生命趋于无限,趋于永恒。
这或许正是李夜冰先生所执著追求的境界,也是他青春永驻、艺术长青的奥秘所在。
2013年3月24日于北京王府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