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李夜冰官方网站!
5267总访问人数
位置:首页 > 理论作品 > 参观俄罗斯绘画所想到的

参观俄罗斯绘画所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9-08-28 02:23:48编辑:李夜冰来源:亿点网

        2006年的夏天,我赴俄罗斯进行艺术考察,在这里度过了紧张而愉快的一个星期。
        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天空显得格外辽阔。晨云飞散,晚霞四射,清朗时朵朵白云一望无际;阴雨天,重重墨绿色的云层中露出了一线淡黄色透着光的云,真是乱云飞度,变化万千,诉说着时光的逝去。童话般五彩斑斓造型别致的东正教堂随处可见,宽阔的街道旁片片白桦树林里露出了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园形屋顶,高大宏伟的建筑群,橄榄叶组成的装饰图案,克里姆林宫的钟楼,喷泉下的白鸽,郊外路旁的长椅,小屋前的木栅栏等,这一切似乎熟悉又陌生,把我带到了幻觉之中……
        这次赴俄考察,是同山西一批画家而来,大家的目的很统一,主要是参观俄罗斯的艺术殿堂和它那伟大的绘画作品。我们首先参观了世界著名的特里提雅科夫画廊,在这里看到了列宾的《给土耳其苏丹王写回信的查坡洛什人》《一五八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伊万雷帝和他的儿子伊万》《不期而至》,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佐娃》《近卫军临刑的早晨》,风景画家希什金的《森林之晨》,列维坦的《墓地上空》,库因基的《白桦林》等。站在这么多伟大的巨幅作品面前,使我惊叹,震撼,激动万分,顿时不知所想,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构图色彩透视解剖等等技法,都已忘掉了。摆在面前的幅幅巨作,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一种艺术生命的表现,它揭示着每一幅画中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难怪《依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万》一画曾发生过被一个疯子用刀破坏画面的事件。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期间还观看了冬宫、列宾美术学院、普希金博物馆等,看到了各位大师大量绘画作品的原作,真是受益匪浅。
        在画廊里我看到了苏里科夫《女贵族莫洛佐娃》一画中精彩的习作头像,列宾《不期而止》最初构图的一幅画。可想而知,在大师们每一幅成功之作的后面有多少构思草图和习作,为了塑造好一个画中人的形象,搜集了多少素材,付出了多少心血。这使我很自然的想到我国传统绘画中石涛的一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
        我一生很喜欢风景画创作,在列维坦的《墓地上空》(永久安息)画前驻足很久,看着,欣赏着,那天空上突变的乌云遮住了西沉的残阳,乌云下河水在奔流,河岸上小教堂的背后有多少个无名死者的十字架……这种灰暗的色调,沉重的气氛,使人能不想到那不幸年代人们的遭遇吗?同时也想起他为一位悲残命运的少女而创造的《深潭》和描写革命者流放命运的荒凉空荡,看不到尽头的《乌拉基米尔卡大道》,这些作品会引起多少人的激愤和叹息啊!但在他的《荒塘》、《三月》、《黄昏》等作品中却抒发着自然美的意境,也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曾和罗工柳先生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一起工作。罗工柳先生在苏联学习时,从风景画家列维坦和库因基的作品中得到启发,用小号画箱进行写生。回国后,他带回很多16×12公分的小幅油画写生作品,那构图、色调、节奏、情趣非常美,巴掌大篇幅用大笔画小画,把笔横起来一扫而过,情调意味无穷。当时我很着迷,非常喜欢,这和他《地道战》作品中的色彩截然不同,又非自然景物色彩的照搬,我觉得这同样也有主客观统一,天人合一的成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绘画艺术在我国兴起,当时所接触到的绘画教材,资料,文艺理论无一不是沿着苏联绘画艺术的道路在进行。记得我居住的小屋在不太平整的土墙上经常换贴着《列宁在讲台上》《金色的秋天》等苏联绘画的印刷品。当时工资不太高的我在新华书店购到了一套1954年莫斯科出版的精装列宾画集,天天翻来翻去。有时有机会去北京故宫国际友谊馆,看到苏联赠送给我国领导人的油画原作《战斗后休息》等作品,使我在色彩上很受启发。几十年来我学习追求它的艺术思想、绘画技法、文艺理论,可以说在我学习美术成长的道路上,现实主义画风的苏联绘画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在感染着我,它的观念和形式已溶入了我的血液中。看到了这么多原作时,又勾起了我多少年来在学习绘画里程中的回忆,也使我想起了在创作中探索着的一些课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的今天,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如何创作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等方面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着,实践和探索着……
        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喜欢油画,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学习创作中国画,由人物到山水花鸟,屈指也有四十余年了。在学习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越学越感到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的学习源泉。中国画在观念、艺术形式、绘画材料等方面在世界艺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我们自己民族的绘画语言。它通过笔墨塑造形象去传递感情,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继承,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创作出不愧为这一伟大时代的艺术作品。
        任何传统艺术的发展,都像江河一样不断地向前奔流。只有容纳百川,才能发扬光大。我们应该吸取多种艺术的营养,不断丰富传统文化艺术,以宽容的胸怀,客观的、辨证的、更加深层次的去认识外来艺术。正确认识我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不同和共同之处,探索造型艺术规律的世界性和东西方艺术精华成份的统一性。俄罗斯绘画如此,南美的艺术形式如此,非洲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如此,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来艺术之长,取其精华,经过消化,为我所用,使我们传统艺术之河流,越流越宽、越长。
 
                                                                                                                                                                            载于《太原日报》(2008年4月28日)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