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国华
千百年来,绵山享誉海内外,登临者络绎不绝,来到山西绝不能错过一睹绵山的机会。
绵山有大小天然岩洞百余个,最大的一个叫抱腹岩。抱腹岩之大可容纳200余间殿宇、几万名游人,堪称“天下第一岩”。绵山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恢复完善的龙头寺唐营、天桥石勒寨就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绵山秀水令绵山增添了几分北方山脉少有的灵气。在水涛沟,近百处大小不一的瀑布形成异彩纷呈的瀑布群,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在蜂房泉(也称圣乳泉),天然石钟乳倒挂在崖壁上,滴下的泉水清冽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情此景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
绵山的历史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是一派人间仙境。绵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这里有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还有中国最古老的弘扬大道思想的殿堂——绵山明道坛。此外,山间悬挂在峭壁上的、大大小小的100多处修行洞,曾吸引了历史上18位帝王、数千位名士在此修炼。悠久的宗教文化造就了绵山丰富的建筑文化,绵山归来不看观,绵山寺观的古老、众多和宏伟,是其他名山所不可比拟的。它们大多背靠峭壁,逐级而建。有的高耸入云峰,有的镶嵌于绝壁,形成了金碧辉煌的建筑群。绵山依山势而建的殿宇,令人心驰神往。古壁、奇岩、险道、秀水、古柏绘成了一幅雄奇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的人文景观画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绵山是值得尊敬的老者,见证着数千年的沧桑,向每一个拜谒他的人诉说历史、传递智慧;绵山是胸襟广阔的豪杰,雄浑有力又不事张扬;绵山是清新秀丽的女子,灵气十足惹人怜爱。
绵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也是我国大道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介子推名扬四海,是我国最早尊崇大道思想的典范,也因此造就了他与绵山的不解之缘。说起介子推,《左传》《史记》等几十部典籍都有记载,他是古今中外唯一以山、县、村、节、俗铭记的历史名人(介山、介休、旌介、寒食节、清明节等)。
寒食清明节原意是晋文公告诫自己要清正廉明,后来演变为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寒食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以各种形式凭吊、祭扫故人,抒发思念之情。旧时还有寒食清明节期间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的风俗,清明节后三天就是寒食节。这些都是百姓为纪念自己喜爱的人而形成的民俗。
“南有屈原,北有介子推。”介子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为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千古佳话。绵山上许多景区都与介子推母子的故事有关,山上现有两株一大一小并生的柏树,人们说这是象征介子与介母的子母柏。介子推一生崇尚的道德、忠孝、仁义教化天下,他的大道思想至今昭示后人要淡泊名利、注重人格、不求厚禄,介子推也因此成为绵山之神。有关他的足迹和历史故事,为每个游人心中点亮了一盏人格魅力的明灯。
绵山由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奥陶系、寒武系构成,开始于19亿年前,结束于4亿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没后沉积的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等,为黄土质山地草原草甸土,主要植被为天然林和天然草地,自然植被为繁茂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地表覆盖率在90%以上。放眼绵山,层峦叠嶂,到处是一片醉人的绿,这在北方雄浑的大山中是不多见的,那绿色呈透明色泽,一如早春树木抽枝发条时的新绿,使绵山雄奇中透出秀丽。绵山方圆百里绵延起伏、古木参天绿荫遍地、峡谷幽深溪水潺潺,龙头寺、大罗宫、天桥、云峰寺等古刹点缀其间,红墙绿瓦,野花杂树,草长莺飞。身临其境,恍如世外桃源,令人顿生超脱之感。绵山是生态游的绝佳去处。蜿蜒起伏的绵山,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种繁多,松、柏、桦、杉、柞等树木覆盖全山,其中尤以柏树分布最广。绵山上还有长于悬崖绝壁上的、数千年生长不枯、酷似龙形的龙柏,还有虎柏、象柏、凤柏、鹿柏以及天然柏林,形成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绵山还有近千种中草药材,绵黄芪更是中国黄芪之萃。最近又在绵山兰花谷发现大面积中国独有的、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褐花杓兰。
绵山从开发之初就将生态、环保放在首要位置。从108国道到绵山艾蒿坡20公里旅游公路两侧,植树8万余株,形成了绿色屏障。在龙头寺、大罗宫、天桥、云峰寺等人文建筑之处的空闲地带种植各种树木60余万株,种植各种草、木、花150余万株,摆置木质花15万株,新增植白皮松、插柏、胶东卫矛、洒金柏、黄杨、刚竹、红叶小柏、月季花、迎春花、冬青、丹麦草、早熟禾系列。在依法开发促进绿化美化的同时,带动了旅游业兴旺,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积极参与绵山景区的环保绿化活动。2000年3月,日本友人植田正治就在绵山亲手种下象征中日友谊长存的长青松,为增进中日友好往来营造了大片青林。目前绵山的旅游开发和护林绿化正在形成良性循环。2003年2月,绵山景区的工作人员意外拍到了惊险的一幕:一只正在觅食的野生金钱豹从水涛沟的一处悬崖上坠落受伤,绵山景区配合省有关部门,对这只金钱豹展开救治,终于使它脱离了险境。这起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绵山的生态环保工作好评如潮,也使外界对绵山的野生动物资源有了新的认识。最近又发现有金钱豹和野猪群出没。
绵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雨量较多,凉爽宜人,六七月份最热时,日平均气温为24℃。气温也随海拔增高而降低。阳坡凹处温度相对要高。年降水量在656.2毫米-621.1毫米,再加上绵山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从而很容易形成绵山奇观——云海,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山更加神奇莫测。绵山的云,是奇妙的化妆师,为绵山增添了一份奇特而玄妙的色彩,有时分不清是云在山中,还是山在云中,山与云相依相承,勾勒出一幅大自然美妙多姿的立体画卷。绵山的每一处都是观云海的绝妙处,此时如果你置身于云海,一定会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是幻境还是现实,给人以凌空飞跃、飘飘欲仙的感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西汉刘向著《列仙传》开始,介子推便被奉为道家之神,介公岭便是介子的隐居地、焚身地和享祀处。穿越栖贤谷,经过六丁六甲护介子的栈道,登上介公岭;千百年来人们称介公岭为风水圣地,这里四面环山,前沟后川、左泉右谷、松柏苍翠,山花烂漫。雨霁,云雾苍茫,在此观云海,如海市蜃楼万马奔腾。介公岭主要有神仙石林、一掌山、呼介石、子母石、莲叶泉、如意泉、避火洞、柏树岭、慑神石等主要景点。鱼龟山,谐音于归,是介子推的归隐处;思烟台记载了晋文公焚山、有白鸦绕烟而噪、使火不能焚的故事;哀号坡、足下亭,讲述着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用烧剩的木头制成木屐穿在脚上,呼“足下”顿足哀号的往事。沿2000级石阶而上便是柏树岭,这里古柏拔地参天、郁郁葱葱;介公墓就在柏树林的中央地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肃立墓前缅怀这位忧国忧民、功不言禄的先贤,顿觉有一股大气沉蕴于胸。在介公岭脚下的碑林中,收集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名士以及当代书法名家题写的寒食诗词和吟咏绵山、吟咏介子的佳句名篇;碑林形式也很奇特,有两面碑、四角碑、六角碑和八角碑等;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可谓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品。
游览介公岭可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介子文化。介神庙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祠庙;登860余级石阶而上,鱼龟山悬崖峭壁上的巨型岩洞,便是介子推母子的享祀处——介神庙。这个祠内高40米、宽40米、深30米的石窟,堪称华夏第一石窟祠庙。庙内集彩塑、悬塑、壁画于一体,描绘了介子推出生、少年刻苦攻读、随重耳流亡、割股奉君、功不言禄、绵山归隐、成神显灵、安邦治国、为民解忧的种种传奇故事。正殿主要供奉有介子推、介母及弟子解张的金妆塑像,并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咏介子的诗词条幅。介子推被奉为道教之神以后,2000多年来,当地百姓虔诚供奉,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