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钩沉 > 正文

民国巨子张瑞玑

发布时间:2020-04-01 19:08  |  来源:山西晚报  |  作者:卫洪平

 
随着一本年谱的出版,一个清末民初的山西杰出人物完整地呈于世人面前:他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以宰官加入早期同盟会,敢赴京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敛尸,敢公开上书阻止袁世凯窃位,敢铸军阀跪状铁像任百姓踩踏唾骂十余年;他还是文学家、书画家、藏书家,他收藏的《红楼梦》甲辰本被后辈捐献国家,名动天下……
       张瑞玑先生是民国巨子。
他是我的乡先贤,他那风骨伟岸和文章经济总能点燃我,使我神旺。二十多年来,我留心搜集他的资料,积之日多,知之愈深,仰之弥高。遂不顾一介史学门外汉,为他编起年谱来。一边采铜于山,一边爬梳剔抉,今日一毫添于眉,明日一毫加诸须,锱锱铢铢做下来,总算裒辑成编,勾勒出谱主一生的行迹。
  张瑞玑(1872—1928),字衡玉,号老衡、(⺶加患)窟野人,别号酒皇、谁园第一主人,山西省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人。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光绪甲午(1894)中举,早年接受君主立宪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赴京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敛尸,并周恤烈士遗孤。1901年任平河书院山长。光绪癸卯(1903)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陕西。甫入关中,即鹤立鸡群。状元出身的陕西巡抚曹鸿勋,诗名大著的陕西布政使兼按察使樊增祥,对这个同进士出身的“即用知县”格外青睐,奏报朝廷“传旨嘉勉”。之后,张瑞玑历任韩城、兴平、长安、临潼、咸宁知县。离开韩城时,绅民用一双新靴换下他的旧靴,将旧靴展陈在城中鼓楼上,旁书“知县张瑞玑先生之遗靴”。《兴平县志》称他:“天才卓越,双目炯炯,豪于文,廉于吏,不避权贵,敢作敢为。”章太炎《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说:“在陕西八年,民称张耶〔爷〕,为良吏第一。及中国同盟会之立,君以宰官私誓焉。”
  早期同盟会员中,清朝官吏凤毛麟角,或无此志,或虽有此志而无此胆。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成立,张瑞玑1907年即在关中加入,时任韩城知县。介绍张瑞玑加入同盟会的,是“山西二景”之一、为孙中山先生草拟临时大总统宣言的景耀月。在韩城,张瑞玑“日以振兴学堂为急务”,天主教教民抗出学校费用,省城天主教胡教士偏袒教民。张瑞玑回复胡教士,辞色严正,又将教民中的冥顽之徒依法收治。胡教士怒,向巡抚告状,巡抚“密谕君息事,君不为动”。胡教士无奈,诫饬教民:“谨避‘强项吏’矣!”
  张瑞玑学兼中西。中学自不必说,西学从分发陕西后在课吏馆所作诸文可知,那时他已熟读倍根(培根)、霍布士(霍布斯)、卢梭、笛卡儿、黎普尼士(莱布尼茨)、倭儿弗(沃尔夫)、赫胥黎等,对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有所研究,“洞悉中外高下异同之故”(樊增祥评语)。1904年他在一篇课艺中写道:“华盛顿之道,一国私治之道也,治美国可,治欧洲则不可,治中国则尤不可。”1905年在另一篇课艺中大声疾呼:“关不可闭,港不可锁……吾将使天下儒者悉中外利害之情也。”在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两方面,他都身体力行之。
  刚到韩城,他创办了初等小学堂、农桑实验场、师范传习所,又主持编纂《韩城县乡土志》。在离太史祠十公里的韩城县学,张瑞玑与同人创办了白话报纸《龙门报》,这份近代陕西最早的县级民办报纸,思想合于新潮流,文气遥接太史公。调任兴平后,张瑞玑又与同人创办了近代陕西最早的县级官办报纸《兴平报》。这两份报纸,加上后来他与同人创办的《兴平星期报》等,成为陕西开启民智、呼吁革命的重要阵地。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认为:“陕西同盟会在省内创办的革命刊物……以《兴平报》和《丽泽随笔》的影响为最大。前者由张瑞玑主编,原在兴平出版,后迁西安,改名《兴平星期报》,所刊‘政府对于开海、陕甘两铁路加入借款之警告’及‘黑世界’等论说及文学作品,都对清廷的腐朽黑暗作了尽情的揭露。”(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下册)
  同盟会中“山西二景”之一景梅九,偕同李岐山等在陕西运动革命期间,与张瑞玑交往密切。张瑞玑在县署宴请景梅九等,又邀党人曹印侯隐居县署读书,以致咸宁县署被目为革命机关,险遭满旗西安将军文瑞的“刻治”。辛亥革命西安举义后,陕西哥老会与同盟会争夺大都督一职,张瑞玑与同盟会员郭希仁挺身而出,以史譬解,化危为机,西北革命阵营始得稳固。
  辛亥太原举义后,张瑞玑应招返晋。装未卸而城已封,袁世凯派卢永祥部进攻山西,赵城横遭劫掠。张瑞玑愤而上书袁世凯,“世凯得书,立招其师,秦晋得完。”嗣后,又醵资铸卢永祥跪状铁像,置于南门瓮城,任由赵城人民踩踏唾骂十余年之久。镌在铁像背上的《卢永祥铁像铭》,以及《致卢永祥书》《卢永祥铁像歌》《赵城绅民公致卢永祥函》等诗文,非雷非霆,天下震惊,当地学校作为教材,广为传诵。当袁世凯谋夺临时大总统之际,张瑞玑又作《再上袁内阁总理书》,力予阻之,“义声震天下”。
  入民国,张瑞玑被山西临时省议会公举为首任山西财政司司长;旋被袁世凯任命为署山西民政长,他坚辞不就。山西都督阎锡山钦佩张瑞玑的人品和才能,愿与他联手治晋,对他辞民政长一职感到惋惜。张瑞玑病逝后,阎在祭文中犹述及此事:“为地择人,旋长民政。公提我挈,愿为骖靳。先生幡然,乃遁糟丘。白驹空谷,我心悠悠。”
  民国二年(1913),张瑞玑以清誉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客居京城。始则反洪宪帝制,继则反曹锟贿选。当1917年国会被解散,孙中山先生号召议员护法之际,张瑞玑毅然南下参加非常国会,拥戴中山先生为广州军政府大元帅。1919年初,北京政府与改组后的广州军政府筹组上海南北和议,而陕西问题如虎当道,亟需公推一位“德望夙著者”及“威位素重之大员”,充任陕西停战划界专员。双方总代表、南北政府把目光聚焦在张瑞玑身上。这年2月到5月,《申报》连续以显著位置跟踪报道了张瑞玑骑虎入关之行。该报总主笔、著名报人陈景韩(笔名“冷”)撰写的时评《张瑞玑》云:“和议之进行与否,悬于陕事之手;陕事之能了与否,悬于张瑞玑之手。”他的历史功绩已载入《中华民国史》(李新、李宗一主编)。
  张瑞玑是一位文学家。他那些为时而作的诗文,刚毅奇崛,有金元之际河汾诸老诗风的余韵。《吴宓诗话》称:“山西张衡玉大令瑞玑久宦关中,吏治文章,有声于时。入民国为参议员,旋即归隐。壬子岁,有《旅店题壁》四律,豪迈劲爽,肖其为人。”董寿平晚年撰《张瑞玑诗文集·序》谓:“先生之德性、言行、文学、才识素为国人所钦仰……其刚正不阿之精神,渊博之学问文章,及纵横豪迈豁达之风范,尤为当时学子所崇仰。每先生之文见诸报章,莫不相互抄录传诵,启我后昆者至深。”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将张瑞玑归入“文学”类,与樊增祥、陈三立、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沈从文、徐志摩等同列。
  张瑞玑是一位书画家。
  张瑞玑还是一位藏书家。耸立于赵城汾河东岸的谁园主体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藏书楼。1952年,其子张小衡将“谁园十万卷藏书”全部捐献给山西图书博物馆,其中包括《红楼梦》八十回抄本,即乾隆“甲辰本”。俞平伯先生把这个著名的抄本简称为“晋”,冯其庸先生称甲辰本“独标红楼梦”,“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本子”。
  张瑞玑逝世后,《晋阳日报》谓之“天塌地陷”,军政要员、学界名流等涌往谁园吊唁。上海报纸刊登《国民党学者张瑞玑逝世》的消息,称他为“民党才子”“北方之学者宗焉”。1949年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为一百九十名辛亥革命先烈立传,第五十八名即张瑞玑。
  张瑞玑一生昂首天外,如鹰隼啸傲苍穹,搏击风尘。他生命的最后三年,是在谁园度过的。谁园,是他观世局、哀苍生、咏离骚、遣诗兴的酒国和书城。
  拔地苍松有远声!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ɡouchen/2020/04/1207.html
上一篇:太原红市街,难以忘却的繁华
下一篇:太原迎泽桥的“一桥四变”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续范亭 革命者的情怀
续范亭(1893—1947),名培模,字范亭,号恕人,山西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今属定襄县)人。续范亭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 钩沉 2021-06-20 20:13:15
嘉康杰:培养爱国学生 播撒革命火种
生平简介嘉康杰,又名嘉寄尘,生于1890年,1939年11月18日牺牲。运城市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人,是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爱国运动。1927年加... 钩沉 2021-05-14 18:35:55
在这里,平城点燃革命星火
近日,记者来到大同市北苑路北辰花园住宅小区附近,入眼是熙攘的车流和遍布周边的商场、饭店,一派繁华城市的景象。小区内车来人往,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鳞次栉比,进出的居民脸... 钩沉 2021-05-06 22:01:39
“钟声”与“留言”里的家国情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数据报告每天12名观众敲响13声“和平大钟”,每年很多参观者留言书写和平寄语,今年以来新征集2700余件(套)史料文物…&hel... 钩沉 2020-12-16 22:44:07
楼阳生听取临汾市黄河板块核心景区建设规划汇报
楼阳生强调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敬畏自然高品质打造黄河旅游板块核心景区林武出席12月1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临汾市黄河板块核心景区建设规划汇报。他强调,要... 钩沉 2020-12-16 22: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