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钩沉 > 正文

太原双塔之永祚寺

发布时间:2019-06-24 23:23  |  来源:亿点网  |  作者:史莉

 

艳阳高照,春深似海。

 

5月1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的永祚寺(亦称双塔寺),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2019年第36届太原双塔牡丹文化节如火如荼,寺门下红色拱门渲染着节日的喜庆,一株桃树两色花艳,人头攒动拾阶而上,寺门前左右两侧石狮恭迎四方游客。

 

永祚寺肇创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初名永明寺,寺内仅建有一座现存的文峰塔,该塔是由傅山的祖父、曾任山东布政司参议的傅霖及缙绅、学士为补辅太原文脉不足而建造的风水塔。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晋藩第十一代晋穆王朱敏淳认为永明寺简陋,特书请当时护国禅师、五台山住持妙峰法师前来太原主持扩建永明寺。

 

当时的永明寺亦叫大塔寺。是年,妙峰法师69岁,他欣然应晋穆王之邀,亲赴太原大塔永明寺,总理扩建寺院的工程。

 

妙峰以太原永明寺与五台山皇帝敕建的大护国圣光永明寺重名,遂改其中之“明”为“祚”,意取诗经中“永锡祚胤”之意,改永明寺为永祚寺。

 

工程初起,妙峰发现原寺院所建大塔向西北侧斜倾,便向晋王建议在旧塔之西北增建一座新塔,建成后命名为“宣文佛塔”,从而成为“双塔并峙”之奇观,从此,大塔寺亦称双塔寺,成为400余年来太原的标志与象征。

 

随人流走过青砖磨砍砌筑而成的歇山式无梁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券山门,来到第一道院落,亦称为前院。

 

最美人间四月天,又到牡丹花开时。国色齐芳动龙城,赏花何必去远方。

 

 

 

院里曲径通幽,门庭环绕,左右两个花坛里,各色牡丹,花开正浓。“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一丛丛,一簇簇,红的艳,紫的浓,黄的嫩,白的纯,粉的娇,娇艳欲滴,欲语还羞。真个是繁华热闹的去处,四围挤满赏花者,扶老携幼,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中,或拍照或驻足,空气中荡漾着馥郁的馨香。

 

 

如意门,也被称为二门,是永祚寺早期的山门。由阳曲县知县刘汇在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召集工匠,砌起从东配殿至西配殿的寺院围墙,并辟建一座极简陋的山门。

 

这样,便使空旷且袒露了80余年的寺院有了遮拦。因起建围墙和山门的夙愿,发自于前任戴梦熊,知县刘汇在工程竣工后,请戴梦熊题了“祇园胜境”门额。

 

 

 

二门内是中院。

 

被戴公称赞为祇园胜境的中院,也称牡丹园。院内两侧圆形拱门各套偏院,松柏奇树华盖如伞,壮观的双塔在院上方绿荫中巍然耸立,直上云天。游人如织,比肩接踵。香径回旋萦绕,牡丹古枝叶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在墨绿的叶脉间静静地吐蕊芬芳,露珠在花瓣上滚动,在朝阳的映照下,闪耀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引来蜂蝶起舞蹁跹,令人心醉神迷。

 

三门为民国时期所建,门额书“永祚禅林”,门两侧是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张颔撰写的楹联“风藻无穹帖爱宝贤花爱紫,因缘有会寺求永祚塔求双”。

 

门内即后院,亦为佛香院。院内松柏参天古木森森。牡丹花株葳蕤蓊郁繁盛朴茂。

 

 

 

这里便是有着400岁芳龄的“紫霞仙”栖息之处。美轮美奂的“紫霞仙”花团锦簇,蓬勃盛开,紫中透红,红里发紫,蔚为壮观。金元大诗人元好问看到盛开的“紫霞仙”时,欣然赋诗:“天上真妃玉镜台,醉中遗下此霞怀。已从香国编熏染,更怕花神巧翦裁。”赞誉“紫霞仙”为醉酒的杨贵妃,从天宫重返大地,娇卧于古刹寺院中。

 

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在《双塔寺四百周年记》中称赞:“此寺肇建之日,即于院内植牡丹数株,四百年来,虽经劫火而老干新枝,花大如钵,紫冠黄蕊,不同于红白黄绿,而独具风姿,前人名之曰紫霞仙。既著其色亦示其寿,可谓名与实符。

 

 

后院正面一层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是“客堂”和“禅堂”。

 

大雄宝殿是永祚寺中现存最大的殿宇,也被称为无梁殿。无梁殿即整个殿宇不用一根木料,而是用砖石砍磨砌筑的穹隆形建筑。这种穹隆形发券的砖结构建筑,在明朝时期,被用于宫殿和寺宇的建筑上。

 

 

 

大雄宝殿,四面磨砖对缝,当心间与两次间各辟一门,两稍间为格子棂窗。其外观全为仿木结构而制,用砖雕出斗拱、椽飞等。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来永祚寺考察,看到这种以砖仿木、寓木质结构于砖雕砖琢为一体,构成宏大中见富丽,粗犷中含精细的砖石建筑后说:“用砖仿木结构的形式,这种做法运用到殿堂上来,可以说是创造了佛教殿堂的一个新类型,实物是比较罕见的。”

 

大雄宝殿内不用梁架,中间为南北券拱,架在隔墙与山墙之上。两侧山墙内壁,各凿有券洞。正中三个券洞中从东至西供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东方药师佛。三尊佛像当属阿弥陀佛立式全铜像工艺最为精湛,铜塑高3.85米,全身贴金。

 

大雄宝殿之上,另建有一座单檐歇山式无梁高阁,原为观音阁,后更名为三圣阁。自大雄宝殿旁侧方丈院内拾级转折而上,便可登达。

 

三圣殿长16.75米,进深9.7米。砖制的檐牙高喙、殿角翘檐,好似大鹏展翅,昂首欲飞,有“无梁飞阁”之美称。殿内当心间顶部砖雕砌有庞大的藻井,结构奇妙,斗拱出跳,层层叠涩而上,构成穹隆顶,犹如华盖宝顶,富丽精致,为无梁式殿阁中的珍品。

 

三圣殿内供奉着送子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韦陀菩萨。

 

 

出三门,移步中院,折向西行,拾级过圆形拱门,至牡丹精品园。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此园广阔,集寺内6000余株牡丹之红、粉、黄、白、紫、绿、墨等9色于一院,聚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秀色,拢万卉之姿韵,绮丽绚烂,嫣红姹紫,争芳斗妍,清香弥漫。

 

牡丹精品园西侧静卧着一排收集回来的神兽石雕文物。从石雕旁经过,缓步上坡,到达塔院。

 

这里还是牡丹的海洋。西边大片种植着牡丹,一望无际,堆金彻玉。向东拾级而上,来到双塔脚下。仍是种植更大面积的牡丹。花间小径,游人如织,穿梭往来,流连驻足。牡丹粉态含羞,冰肌犹怯,千娇百媚,香飘十里。

 

 

 

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石刻《双塔寺四百周年记》:“永祚寺之所以著名,既在于大殿牡丹,更在于双塔。建寺之初即于殿后东南建一塔,曰文峰,后九年,又建一塔,曰宣文。二塔相去四十余米,直上凌空,高耸入云。行旅远来,遥见塔影,即知太原将至;公私外出,回首塔身,渐远渐没,难尽依依之怀。惟此,双塔不仅为古城之标识,殆同于多情之主人。以塔故,永祚寺名竟为所掩,询双塔寺尽人皆知,而永祚之名,知者已鲜。”

 

 

永祚寺双塔之宣文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最低层边长4.6米,全塔总高54.78米,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

 

该塔的塔座为沙石条砌筑,质朴坚固。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垂柱),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

 

 

 

先至宣文塔下。一个砖砌的窄门,进进出出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人们奋勇争先,努力登攀。

 

塔内光线幽暗,空间逼仄,台阶陡峭,盘旋向上。狭窄的阶梯仅容一个人从容上下。这样,抑或上者侧身站定为下者让道,抑或下者侧身站定为上者让道。有的索性弓身挤到塔身每一层窗口过道狭小的空间里,给上来的或下去的让道。有上者弯腰俯身奋力向上,有下者攀扶着光滑的墙壁一步一探,小心翼翼。还有胆小的没爬几层,便吓得一惊一乍,立即折回头往下返,更是惊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颤颤微微惊呼连连。

 

 

 

登临塔登,凭着古老的塔身,从窗口居高临下俯瞰并州城。明李溥有诗曰:“矗矗苍龙擎宇宙,绵绵此气发林峦。我来欲把星辰摘,到此方觉世界宽。”

 

宣文塔塔顶的塔刹,由铜、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制于覆盆迎莲座中。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ɡouchen/2019/06/1188.html
上一篇:神医赵林森
下一篇:解放太原的那一时刻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续范亭 革命者的情怀
续范亭(1893—1947),名培模,字范亭,号恕人,山西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今属定襄县)人。续范亭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 钩沉 2021-06-20 20:13:15
嘉康杰:培养爱国学生 播撒革命火种
生平简介嘉康杰,又名嘉寄尘,生于1890年,1939年11月18日牺牲。运城市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人,是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爱国运动。1927年加... 钩沉 2021-05-14 18:35:55
在这里,平城点燃革命星火
近日,记者来到大同市北苑路北辰花园住宅小区附近,入眼是熙攘的车流和遍布周边的商场、饭店,一派繁华城市的景象。小区内车来人往,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鳞次栉比,进出的居民脸... 钩沉 2021-05-06 22:01:39
“钟声”与“留言”里的家国情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数据报告每天12名观众敲响13声“和平大钟”,每年很多参观者留言书写和平寄语,今年以来新征集2700余件(套)史料文物…&hel... 钩沉 2020-12-16 22:44:07
楼阳生听取临汾市黄河板块核心景区建设规划汇报
楼阳生强调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敬畏自然高品质打造黄河旅游板块核心景区林武出席12月1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临汾市黄河板块核心景区建设规划汇报。他强调,要... 钩沉 2020-12-16 22: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