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物 > 正文

刻烙着人间烟火的青铜器

发布时间:2022-01-22 21:03  |  来源:亿点网  |  作者:李拉弟

斜躺在墙角处的铜壶、悬挂在水瓮旁的铜水瓢、潜藏在橱柜里的铜火锅、小铜镬…… 是那么的普通而又熟悉,当你拿起它来,直面之时,冥冥之中有一种古朴、厚重、沧桑的感觉。

独处一隅,翻开关于青铜器的一本书籍,渐渐了解铜器和青铜器的一些知识,像后母戊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等这样国宝级的青铜器,很遥远、很神秘 ,有一种古朴,厚重,沧桑的感觉,让初涉其间的我有一种高古、高山仰止的感觉,无法触摸,不能近想。青铜器广博、深渊、厚重、恒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感想,在我的人生坐标中,有了深深的印记,产生一种渴望。

1.jpg

一日,与友出来溜腿,无意之间竟然走到山西青铜器博物馆门口。赶紧预约,刷行程码、健康码,那个隶属于山西博物馆,展示上起陶寺,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展示2200余件青铜器的博物馆,在我面前拉开了帷幕……从夏王朝初期开始,到了礼制被打破、铁器开始流行的战国时期,青铜时代才渐渐画上了句号。

人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中国古代青铜器,我确实是外行,当印有时代记忆的青铜器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时,我彻底兴奋起来了,每一具器型厚重、纹饰精美,仿佛向后人诉说中华民族的非凡历程。但在我这个饮食人的眼里,它们就完全是精致、能代表一个时代烹饪文化、礼仪的炊具!

2.jpg

考古学家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形成期,指龙山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指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为1600余年,也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期,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与饮食有关的就有炊煮器:鼎、鬲、甗等;盛食器:簋、盨、簠、敦等;酒器有爵、斝、觚、卮等。似乎与纵横1500年的晋阳古城有着相似的经历、命运。

3.jpg

由于时间关系,问了导引员,直奔太原晋源区金胜村出土的春秋镬鼎处。围绕镬鼎,我彻底兴奋了,这不就是厨房里烹饪、盛菜的器皿吗?我都顾不上为自己浅薄笑一下,然后不停的转了起来,记忆里关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所有的信息和眼前的庞然大物撞击着: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重达 220公斤。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时代。这么大的镬鼎是代表着一个时代怎么样权限范围的法器呢?

作为煮牲、盛牲器,镬鼎是祭祀祖宗或宴请贵宾时的核心。还分为镬鼎、升鼎和羞鼎。这件镬鼎就是煮肉中的大锅,升鼎就是将镬鼎中煮熟的各种牲肉盛放其中的小锅。根据《周礼》,镬鼎依形制大小,依次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的规格来看,应该是用来煮牛的。这大镬鼎给我们留下多少什么样的记忆了?

4.jpg

旁边一位老人看到我对青铜器炊煮器感兴趣,就拿出一张标有“虎形灶”器具的图片,说虎形灶1988年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馆。它由灶体、釜、甑、烟筒共七件组成,通高162厘米,可拆卸和组装。灶身是一只老虎形状,张开的虎口是放柴禾处,虎背上有盛食物的圆形釜,边缘处有提环,提环处有动物头形的鼻钩连接。虎尾是排烟筒,灶体内有凸起的齿状物,便于挂泥用,这种用具和我们以前用过的铁火炉相似,灶膛内抹一层泥,既可以保温又可以节约燃料,也能保证炉膛内的热量集中,精巧实用,该形制的灶具为国内首次发现。

“那面还有佛舍利五重宝函,你不去看看,就在这里看上不走了?”好友说到。

2008年5月8日在晋源区太山龙泉寺发掘的佛舍利五重宝函确实对我也有很大吸引力,能在同一层展厅展示,其中蕴藏一个潜在的饮食文化渊源,可老人的这个信息让我实在挪不开步,不能不说虎形灶在三晋饮食文化史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脑海里冒出一个不成熟、大胆的想法,。这应该是咱们山西火碗的雏形吧!其标识用途:便于野外行军作战或游猎使用。如果是这样,它与三晋火碗的用途如出一辙,我们完全可以自豪的讲,它是三晋火碗的鼻祖!我一定要去虎形灶跟前,静静的站在那里,用灵魂与它沟通……

“虎形灶”从苍茫远古中走来,不同层次的史识和灵性铸就了不同的时代印记。如同其中不同区域的鼎、簋、鬲、甗等食器、酒器、水器拥有尊贵的身份,烙有人间烟火的气息,千百年后,破土而出,又在和我们倾述三晋大地什么样的历史?

5.jpg

看着这么多器皿,突然想起《周礼》里的一句话“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看来不假!根据宴饮的不同性质,有不同的类型,祭鬼神之酒肴叫做飨宴,帝王赐予群臣正式宴饮叫做大宴,国家庆典王赐臣民的聚饮叫做酺宴,帝王宣喻宴饮叫做宣宴,帝王以饮而会群臣叫做酺会,帝王赐臣下的便宴叫做曲宴……

民以食为天,合理饮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题;乡饮酒礼,更是人与人休戚与共的场景;是构建和谐社会两大重要话题基石。宴礼有严格的礼仪规范,所有参加人员遵守“礼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的礼节,宾客尊卑分明,礼数高低有别,宴饮之人快乐而不放肆,无论长幼都得到惠泽,没有人被遗忘。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更是提倡尊贤和敬老,这个永远的话题,是治国之本,为安邦之本。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wenwu/2022/01/1551.html
上一篇:骑行访太原汾东辛村
下一篇:晋国青铜器原料出自西吴壁 填补中国冶金考古空白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骑行访太原汾东辛村
从小就听说“头辛村,二马村,圪地旮旯王郭村”这句话,知辛村是以前太原县境内的第一大村。长大后又知辛村不仅大,还是个有多处古迹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古村。但我一直没去过辛村... 文物 2022-01-22 22:01:43
刻烙着人间烟火的青铜器
斜躺在墙角处的铜壶、悬挂在水瓮旁的铜水瓢、潜藏在橱柜里的铜火锅、小铜镬……是那么的普通而又熟悉,当你拿起它来,直面之时,冥冥之中有一种古朴、厚重、沧桑的感觉。独处一... 文物 2022-01-22 21:03:12
晋国青铜器原料出自西吴壁 填补中国冶金考古空白
沿绛县城西行2公里,翻过一条幽僻冷峭的沟谷,登上沟顶就是东吴壁村,向西紧邻的即是西吴壁村。西吴壁遗址因荣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声名大噪。西吴壁村与晋国青铜器脉... 文物 2022-01-14 07:43:23
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揭晓
1月11日,在由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社主办的“第二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上,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揭晓。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临汾襄汾陶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物 2022-01-12 20:08:37
稷山兴化寺壁画的百年沧桑与时代新生
古代壁画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主要有墓葬壁画、石窟寺壁画、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 文物 2022-01-11 2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