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文化评论演艺院团文物特产钩沉非遗汽车艺苑历史娱乐画家书法家旅游游记收藏美食
亿点网 > 文物 > 正文

文物修复师:妙手仁心 古物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0-08-15 23:06  |  来源:山西晚报  |  作者:胡续光
8月12日,在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修复实验室,修复师孙文艳和她的团队,正在对山西长子县法兴寺园觉殿的经籍进行修复。
  实验室里,案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尺子、刷子、小刀、毛笔等各式各样修复文物的工具,而孙文艳“医生”身着蓝色大褂,弯着腰,挥动着手术刀,目不转睛,指尖轻移,正在为文物做着精密的“外科手术”。据她介绍,纸质文物作为有机文物,经过岁月的侵蚀,容易受到温度、光、虫、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的损伤,因此文物修复变得尤为重要。修复好一件纸质文物,要结合现代高科技和传统经验,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
  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专业的孙文艳,有近二十年的文物修复经验。2004年,她进入山西博物院工作。2007年,参加国家文物局和文物研究院(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中意二期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培训班”,自那时起便在山西博物院文保中心从事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十几年来,她一直用“匠心”黏合、打磨、修补,守护历史,留存记忆。至今,她已主持和参与修复文物近千件。
  古籍保护修复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件纸质文物送来后,首先需要集体“会诊”,在放大镜下进行纸张纤维分析,对文物的白度、光泽度、无损度、pH值进行检测,然后再做出具体修复方案。每件古籍的保护修复,包括修复前现状调查、信息登记、检测、灭菌、除虫、修补、压平、干燥、裁边、修复后检测等十多道工序。每件文物修复后,修复师的工作并未结束,她们会与保管老师交流,或到展厅观察,看看修复后文物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什么状况,并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调整保存环境,使文物长久保存。
本文链接:https://www.ydwsx.com/article/wenwu/2020/08/1052.html
上一篇:国家文物局推介山西5项展览
下一篇:游千年古都大同·读民族融合历史
相关图集
相关文章
激动人心!佛首回归天龙山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山西省委书记... 文物 2021-07-29 00:03:36
来一根“鸟尊”雪糕
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鸟尊的文创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不过这个暑假略有不同,以鸟尊为创作模板的雪糕于7月初正式问世,只要你来参观,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鸟尊,还能... 文物 2021-07-08 15:23:27
太原东山发现国内规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发布新发现,太原东山明代晋端王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考古人员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晋端王墓的发现,印... 文物 2021-05-15 20:25:08
山西石窟寺调查记
山西石窟寺专项调查圆满结束,共登录石窟寺(含摩崖造像)481处。日前,记者走近这支在全省各地艰苦工作近半年的文物调查队伍,了解他们如何了解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克服重重困... 文物 2021-05-15 20:09:28
山西发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战国水井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考古人员在山西阳泉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山西... 文物 2021-04-01 14: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