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包村
酷暑时节,出呼和浩特市向东北方向行驶20公里,与美丽的恼包村不期而遇。
恼包村地处大青山南麓,隶属新城区保合少镇,全村959户3100人,由汉、蒙、维、满、回五个民族组成。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恼包”一词源自蒙语“敖包”的音译,意思为“石头堆积的小山”,是古代蒙古族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由当时来此地垦荒谋生的山西籍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的村落,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恼包村党总支部、村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集智聚力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产业兴村之路。
具有国际化、人文化和智能化特点的恼包村,坐落于瑰丽多姿的湖光山色之中,碧水环绕,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环境优美,内有中式古典庭院与欧式古典建筑,以江南水乡园林风光为主题,融合中国明清古典建筑与欧式建筑,以观光休闲、乡村美食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区,打造了商业街区、美食餐饮街区、文化体验街区、水上娱乐街区、儿童游乐街区、恼包奥莱综合街区六大主题街区。游客置身其中,泛舟湖上,烟雾飘渺,鱼鸟相随,如临仙境。恼包村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唯美的江南风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成为名闻遐迩的网红村。
恼包村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生态绿化面积16.6万平方米,有恼包国际交流中心、旅游接待中心,还成立了涉及文化旅游、影视传媒、自来水、供热、物业、电子商务、餐饮、酒店管理8家集体制公司。近年来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为当地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6000多个,村集体搭建的文旅产业平台年创收达10.8亿元。
有着恼包之眼之称的摩天轮,让人体验快乐的同时也感受着地中海浪漫的异域风情。在摩天轮上,可以领略敕勒川草原风光,饱览呼和浩特都市美景,欣赏恼包村江南水乡风情。
敕勒川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朝乐府民歌描绘的是敕勒川草原当年的美景。
从恼包村起程,抵达敕勒川草原时,天空阴云四合,强劲的风诉说着热切的语言。一望无际的原野,草旺盛地长着,草丛中,生命的小花,自由地在风中浅唱低吟。在自然的怀抱里沉醉,草原如织如绣,缤纷如燃,安静的大青山横亘在远处,把最美的一面呈现。敕勒川草原千人会议中心等建筑,像点缀在草原颈项上的明珠,通透诱人。
这幅辽阔的美景,是一幅现代版的《敕勒歌》画卷。蒙古长调如天籁之音,渗透了灵魂深处的记忆,由远及近。马头琴的悠扬,浸入草原的细节。
随着草原退化,这里曾经一度成为黄沙飞舞之地,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沙化严重,80%的土地撂荒。
2012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和首府“四个100平方公里”功能发展布局要求,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决策实施大青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旨在将大青山南麓打造成绿树掩映、曲径通幽、草原风情、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首府生态功能区。敕勒川草原千人会议中心,占地面积110亩。2015年10月举办了首届中蒙博览会并确定为永久性会场;围绕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按照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的总体思路,启动实施了10多项重点文旅项目。
敕勒川项目是新城区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当中一项大型的生态保护绿化工程项目,他的建成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他与大青山前坡的森林绿化带共同构成呼和浩特北部的生态屏障,在涵养水源、抑制沙尘暴、固定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通过草地改良和植被建植相结合,保留已有原生植物,适度人工干预等多种手段,呼和浩特市先后投入1.96亿元,实施草原保护修复1.78万亩,逐步恢复和重建了该区域的草原生态系统,使原生典型草原生态情景得以最大限度地再现。
千古马颂
宇宙、繁星、天体,一道星火从遥远的天际闪过,一声嘶鸣响彻寰宇,白色的神马从天而降,腾空而起。
走进剧场,走进广阔的草原,走进一场盛大的群马奔腾的交响之中。这是名马展示的舞台,世界四大古老马种之一的蒙古马,产自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马,英俊神武、体型优美、轻松灵活、具有无穷的持久力和耐力的汗血宝马,温和伶俐、有着鹰一般面部线条的卢西塔诺马, 被誉为“天才的舞蹈家”、马中的“劳斯莱斯”、性格友善、外形漂亮的弗里斯兰马,兼具速度与耐力双重优势的改良马,德保矮马,阿拉伯马……是百匹还是千匹?这一群旷世名马,在健壮俊美的骑手驾驭下,在风鞭的催促中,驰骋在疆域辽阔的原野, 画面如此盛大,底色如此苍茫,豪放的歌声,粗犷的嘶鸣,图腾成一曲直击心灵的人与马的千古绝唱。
《千古马颂》是内蒙古艺术剧院打造的一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全景大型马舞剧,它充分彰显草原文化优势,展现草原文明绚丽多姿、马背民族雄奇剽悍、蒙古人马缘厚情深。由“天降神驹”“人马情缘”“马背家园”“马背传奇”“千古马颂”五章5个故事构成。
该剧以蒙古马精神为立意,讲述一个牧人之子的成长,折射出蒙古民族守望相助、追求文明进步的伟大历程,歌颂了马背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展示了人与马、人与草原和谐共处的大美境界,演绎了蒙古民族与马相遇、相识、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
沉浸于融蒙古族传统马文化、现代科技、娱乐、草原文化于一体的视听震撼中,精良的舞台机械、逼真的多媒体特效和变幻万千的灯光效果,整场演出恢弘震撼,充满视觉冲击力。
短短一个多小时里,舞台上载歌载舞、长调悠扬,沙场里骏马驰骋、呼麦荡漾。有金戈铁马的雄奇,有一人一马的温情;有忠肝义胆的赤诚,有盛装舞步的风雅。置身其中,从未有过的浩大与壮阔,气势磅礴、如梦似幻,仿若穿越千年。
昭君出塞
我国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蒙古地区古代北方文化以长城为纽带,与中原农耕封建王朝交流、碰撞、融合、升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王昌龄那首《出塞》诗脍炙人口。内蒙古自治区,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演进的主要区域。
西汉武帝时,通过发动对匈奴的一系列战争,匈奴主力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向西北远徙,部落贵族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郅支单于西迁。竟宁元年(前 33 年),汉元帝以宫女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与匈奴的和亲,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战争局面。汉代北部边疆出现“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之景象。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元帝决定从宫中挑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
时光之河历经风风雨雨,爱与恨从不轻易说出。光阴已漫进岁月深处,穿越千年,穿行于今昔过往。午后的阳光,热烈地炙烤着大地,就像昭君出塞,怀抱一腔炽热,是宽阔的叙述,亦是生命的歌咏。
天然慧质,高贵典雅。命运,几度兴衰,在你的绝世容颜间,质朴,是你的另一种奢华。马嘶雁鸣,出塞的路,遥远又漫长,回望,让留恋时光的脚步多次驻足。天空为你铺满锦绣彩霞,大地为你伸展无边绿色。你一路走去,驼铃声中,跋山涉水,花香氤氲。
昭君博物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大黑河畔,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遗址,以博物馆区为基础,集文物保护、收藏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一院多馆”格局的遗址类博物院。被称为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王昭君墓,又名青冢,墓体上有亭,墓体周围存放历代道台、巡抚、将军、都统等名人所立的石碑。墓体前从北至南依次有“墓表”“和亲铜像”“青冢牌坊”“昭君石雕像”“董老碑”等。
1954年,在今内蒙古包头召湾汉墓,出土了“单于和亲”等文字瓦当,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汉匈和亲的重大政治事件,是颂扬和纪念昭君出塞和亲的实物见证。
昭君出塞,今天被视为民族友好团结的象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昔日呼和浩特地区在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和互鉴的历史印记。正如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所说:“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匈奴历史博物馆馆内设有《匈奴与中原陈列》和《昭君出塞陈列》展览,这是昭君博物院基本陈列展览中的主干,共同展现了祖国正北方内蒙古地区悠久的历史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故里闺中、汉宫岁月、草原春秋、青冢史话、千古流传等展览以王昭君生平事迹为主要脉络,文献史料为基础,着重突出了“昭君出塞”和亲事件。展览运用创作油画、场景雕塑、沙盘地图、书法作品以及数字展示等多元化表现手法,勾勒出两千多年前汉代和亲政策、汉匈关系和昭君出塞等重大历史事件。
据《汉书·元帝纪》文颖注中记载:“昭君,本南郡秭归人。”西汉时期南郡秭归所统辖范围包括今湖北省兴山县。至辽宋时期,有关昭君故里的记载内容就更加丰富详细。据宋人所著《太平寰宇记》记载:“兴山县,本汉秭归县地,三国时期地属吴。至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县之北界立为兴山县,属建平郡。”
昭君博物院的昭君故里建筑是仿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故里的建筑形制复原而成的二层阁楼式建筑。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昭君宅、昭君祠堂两部分组成。内设有《昭君故里民俗文化展》,该展览通过鲜明的建筑特色和200多件当地民俗文物,让人身临其境,充分了解昭君故里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古老的阳光下,出塞的昭君,始终守护在这里,守候着一腔痴情,守望着万里疆域,任凭冬雪弥漫,任凭春花灿烂。在盛夏的这一刻,风止了,阳光热烈,你如此优雅、如此静美地向我们诉说着淡淡的心事。
- 青城行
- 恼包村酷暑时节,出呼和浩特市向东北方向行驶20公里,与美丽的恼包村不期而遇。恼包村地处大青山南麓,隶属新城区保合少镇,全村959户3100人,由汉、蒙、维、满、回五个民族组成。... 文化 2023-07-18 15:32:40
- 唐诗里的山西
- 诗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浩若烟海的歌谣诗词,沉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涵养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在抑扬顿挫和平仄格律之间,构建了中华民族绚丽... 文化 2023-06-22 20:51:26
- 史记 黄永玉传
- 黄永玉,湖南人,甲子岁(1924年)生于常德鼎城,祖籍凤凰。初,黄公以侠自任,亦尝犯人,慨然以为江湖不足平也。十二岁,以家贫,黄母曰:“家中口多粮寡,奈何?”永玉叩头向... 文化 2023-06-15 09:08:41
- 《郭存魁书法作品集》出版发行
- 近日,《郭存魁书法作品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郭存魁书法作品集》由沈鹏题写书名。郭存魁,1951年生,和顺县人,中国书协会员,山西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西老年... 文化 2023-06-01 12:42:06
- “山西文化记忆”词作书法展开展
- 5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山西省广播电视协会共同主办的“山西文化记忆”词作书法展在太原市图书馆开展。据介绍,本次展览将山西省... 文化 2023-05-29 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