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上班时,读过张石山先生著的《神祖牌楼》,一晃已过了三十多年,忽见朋友圈发来晋祠稻田书院邀张石山先生义讲的消息,急忙搭车前往。车上按图索骥,翻看电子地图,发现晋祠稻田书院隐于晋祠镇花塔村之东南一角,而花塔村西倚晋阳大道,东傍京昆高速,这里原本属于晋祠“古”稻田中心。只是在20多年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大片稻田纷纷作古,勉强只剩下一隅,在村南辟出晋祠稻田公园。再缩小地图,终极发现花塔村正好位于并州西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漫长缓坡的中上位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稻田公园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空中躁动着回归自然的喜悦。下车穿过人潮,步行至道路尽头处寂寞的书院。
书院面阔五间,正房二层,东西厢房均为一层。原本露天的大院,依托二楼正房,以铝合金框架围起东南西三面及院顶,镶上玻璃,整座院落自成洞天。院内西侧摆一张大圆桌,高背椅围定,这里座中客常有,杯中酒不空,喝出红尘醉微醺的岁月,空气中始终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酒香。两侧厢房屋顶被当成平台充分利用。西厢房顶置一长方形茶台,主椅一把,附椅若干,茶具一应俱全;东厢房顶上摆一长书案,笔墨纸砚静候。正房阳台如游廊,将东西厢房房顶连起。举目望去,东、西面玻璃幕墙上,挂满了名家即兴书法条幅,不由地想起了南怀瑾先生的那句名言: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书院主人张建新君,花塔村人,爱写诗、喜交友,满怀率性与执著的诗人情怀。少年时吟诗作赋,特立独行,志在四方;青年时外出闯荡,仗剑天涯,无问归期;走出半生,一晃几十年不见,归来仍是少年,依然留着齐耳长发。然近几年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始终微躬身躯,益增谦谦君子风度。在纸质书媒被电子阅读碾轧得全面后退的年代,归去来兮,创立稻田书院藏书会友,独守一股寂寞的清流,有一种堂·吉诃德与风车决战的风骨。一时间晋阳故郡,晋源新府,稻田书院,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名家赠书、发书仪式接连不断,短短数月,藏书渐满。又开辟“每周一讲”的专题,名师如约而至。一人一世界,话题悠忽切换,满满的文史气息。
进一楼中门,原本三间一掏空的大客厅,被书柜挤占,只能客厅中间偏北位置,东西向立起一堵顶天立地的书墙,分隔出一块长方形的讲堂。今天的书墙上,垂着三幅书法佳作,乃名家张玉虎老师贺石山老师开讲而拟的鹤顶、蜂腰、凤尾格嵌名联,是为《石山三叹》——石破天惊红崖底,山呼海啸南华门;电光火石司炉匠,刃树剑山特种兵;三晋文坛压仓石,五湖学界系舟山,主讲身份凸显。
靠近讲堂东墙放一条桌,条桌后置一椅,石山先生坐定。主持人李海清老师环臂抱于胸前,右手指夹一支烟,坐于条桌南侧,见条桌前的几排高靠背椅坐满了人,举着话筒站起作开场白:“张石山老师曾任山西作协副主席,全国省作协副主席有几百位,这说明不了什么;曾任《山西文学》主编,全国省刊以上的主编有几百位,这也说明不了什么,真正的张石山是独一无二的”。
老师谦恭地接过话筒,言归正传。从“反穿皮袄倒穿鞋”的典故说开来,道出“真佛就在我家”的天理人情,继续展开来讲,中华文化之根就在乡野农家,爱国的具体化就是爱家乡爱家人。外出说山西人保守,先生却引以为豪,传统文化就要保守——保全守卫。山西人给全国做了贡献,娓娓道来,直追到先秦诸子时代……
石山老师自立起一脉高山,跌宕起伏,亦庄亦谐,讲至酣处,高吭几首山西民歌或秧歌助兴。阳光洒满院子,一小众深耕于此的种稻能手、写稻作家齐聚稻田公园旁,专心听先生讲《回归常识》,如游别样风景,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掌声响起,生出高山仰止的钦佩来。
- 天龙山传说中的白龙和黑龙
- 天龙山区的春天十年九旱。虽然,刚刚过去的冬天下过几场大雪,融化之后的雪水点滴不少均渗到了地里。但是,春风热情过度,从寒冬腊月接替朔风“嚎——嚎——”地刮起来,就不会... 文化 2022-01-18 20:38:41
- 年画曾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 很多人对小时候过年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在我的印象里,过年是炸响的爆竹,是红红的对联,是诱人的饺子,是长辈的压岁钱,还有今天几乎已经消失了的年画。买画贴画看画是我童年... 文化 2022-01-16 22:43:50
- 满满文史气息的晋祠稻田书院
- 记得刚上班时,读过张石山先生著的《神祖牌楼》,一晃已过了三十多年,忽见朋友圈发来晋祠稻田书院邀张石山先生义讲的消息,急忙搭车前往。车上按图索骥,翻看电子地图,发现晋... 文化 2022-01-15 10:18:47
- 承载着文化的年画 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 前些天,一位友人在朋友圈里贴出一幅《鞭锏门神》的年画图片。秦琼和尉迟恭,身披铠甲,侧身而立,执鞭执锏,威风尽显。年画画面构图饱满、色彩浓烈、造型独特,烘托着欢快热闹... 文化 2022-01-14 07:46:46
- 雪落窗前思流年
- 冬天是位不速之客,总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而白白的雪花是冬的信使,飘飘洒洒,书写着灵动的诗篇,让人感受到冬的雄浑和伟大。落雪的日子,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立于窗前,手捧... 文化 2022-01-13 08: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