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山西省首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本文作者与其他媒体记者采访医疗救治专家。 刘通 摄影
从凛冬到暖春,时序流转。而我的有关抗击疫情的记忆,起始的时间牢牢定格在1月20日。所有的思绪从那一天启程,沿着一条布满了艰辛,承载着光荣的道路前行,见证了无数惊心动魄、深情满怀的感人事迹,一直走到春意盎然,阳光明媚的今天。
拉响山西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声警笛
1月20日,腊月廿六,家家户户忙着收拾洒扫,准备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当天下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发热门诊,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任伟正有条不紊地接诊着患者。下午4时左右,23岁的小伙子晓武(化名)由于发热来到这里。晓武5天前曾在武汉旅游。保持警觉是医生的本能,就在那一刻,任伟立即开启了应急响应。检验、检查、全院专家连夜紧急会诊。也就在此时,年逾花甲的山西名医、山西白求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许建英又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场硬仗。17年前,她开辟了山西省第一个呼吸危重症病房,始终坚守在抗击非典疫情的第一线。17年后,她作为省级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再次冲在了防疫救治的第一线。
每临大事有静气。就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沉着稳健的许建英与同事从容不迫地确诊了我省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拉响了山西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声警笛。
一刻不曾松懈,一分不曾耽误。这就是高效的山西救治速度。不仅为首例患者晓武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也为后来所有的患者救治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我当时采访任伟的时候,得知因为直接接诊患者,他被隔离进行医学观察。本想给他鼓鼓劲儿,他在电话那头却说:“我就盼着隔离期结束,又能和我的战友们打仗去啦!”我知道,无需再多言,一个优秀医生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医学团队,有他们守护着我们,安心且踏实。
号角声动,战鼓频传,战“疫”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三晋大地。1月22日,就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当天,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新冠肺炎有关情况。当天的发布会上,媒体记者云集,其中不少人已经戴上了口罩。“省卫健委确定16所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232个发热门诊”“派出18名专家对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药储备等进行督导”“对我省首例确诊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情况进行介绍”……一条条防控举措及疫情动态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发布会上,两位女专家格外引人注目。许建英依然以她沉稳、严谨的分析,介绍着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作为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的李国华,则是发现和控制传染源的“老兵”,对疫情形势的研判、预防疾病的建议,总是权威而又简洁。一场“干货满满”的发布会,答了疑解了惑,也安定了人心。
随时准备迎接每一场救治生命的战斗
春节来临了,而全省的防控工作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就在除夕当天,我省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大同、长治、运城首次报告了确诊病例。当天上午,我跟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现场检查,来到已经收治了首例患者的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因为要进发热门诊和准备启用的隔离病区,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佩戴了N95口罩。口罩的鼻夹很紧,耳带也绑得很紧,没有多长时间,我就觉得鼻梁和耳朵生疼。在这里,已经充满着战时的气氛,隔离病区已经全部准备就绪,保洁人员喷洒着消毒液。我穿过长长的走廊,看到每一间负压病房都窗明几净,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在楼下,看到楼内几位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正冲我们招手,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脸,但能感受到他们的坚定和无畏。
当天,我们还去了机场和太原南站。机场安检处已经有山西白求恩医院的医务人员协助对乘客进行量体温和登记信息的工作。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值守在岗位上。“确实累,衣服也闷,但是能克服。”当天,机场里绝大多数乘客已经戴上了口罩,但仍有少数接机的人没有戴。机场的工作人员开始加大了宣传力度。
除夕当晚,我接到紧急任务,采写一篇抗击疫情的人物通讯,联系医院采访,第一次了解到已经有多所医院开始着手组建支援武汉的抗击疫情志愿队,从临床医师到护理人员,从医技科室到行政科室,许多人踊跃报名。就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当时已经有317名医务人员报名。医院筛选出了35人进行培训,随时准备出发。刚刚结束援疆的骨科医生郝海虎报了名。他说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他当年硕士研究生求学的地方,那里有很多老师、同学,“我去,能多做些事情,帮他们减轻负担。”海虎的想法真诚而质朴。
1月25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施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各家医院也已经做好了应对疫情的充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每一场救治生命的战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务处处长刘虎子对我说的一句话,至今言犹在耳。虎子说,医院已经确定了首批志愿队队员,随时准备出发。
勇于担当不负重托,以生命守护生命
1月26日,正逢正月初二,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我省正式派出第一批137人的支援湖北的医疗队。“等从湖北回来,我再回娘家。”一位从运城医疗机构选派的女队员说,“人生能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这医生当得值了!”
从清晨开始,来自省内35家医院的医疗队开始集结后,直奔太原并州饭店,进行防护和临床救治方面的简短培训,然后准备乘机奔赴武汉。那天下午,在并州饭店,会场内,医务人员凝神细听,会场外,一些家属前来相送,气氛有些凝重。一个十几岁的大男孩紧紧抱着准备出征的父亲,眼里都是泪光,却一声没吭。此时,我见到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王俊平和为他送行的妻子、妇科一病区主任刘萍。刘萍说,当年,她作为第一批援疆队员是丈夫为她送行,今天,换成妻子送丈夫出征。虽然口罩遮住了面庞,却挡不住两双深情对望的眼眸。前几天,平安凯旋的王俊平在集中休养期间,写下了一篇饱含深情的随笔,回忆起出征之时“……从正月初二踏上武汉的逆行航班那一刻起,舍身,取义,救人,必胜就成为我内心又一澎湃的力量。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危难来临时,医者,救死扶伤,事不避难,义无反顾。”
在武宿机场,队员们忙着整理和托运物资,而对自己的随身行李却并不在意。我看到他们好多人只背着一个单肩包就出发了。山西日报记者袁兆辉、山西电视台记者王一迪和梁震,此前早已写好了请战书,接到正式出发通知时,距离起飞时间已经很近了,他们没有为自己专门准备行囊,而是扛起摄像机,拿起话筒,装好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就踏上了征途。出征的现场,没有战旗,没有横幅,只有铿锵的誓言回荡:“我将勇于担当,不负重托,以生命守护生命,坚决完成任务!”
战旗猎猎,战鼓声声。2月2日,正月初九,我省派出了支援湖北的第二批119人的医疗队。出发现场,医疗队护理团队队长、山医大二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行色匆匆,我们追着她的脚步只能简短地采访。她从正月初三至初八,一直跟着省卫健委督导组在运城、临汾、吕梁指导疫情防防控工作,初八晚上回到医院就接到了次日出发的通知。距离出发只有3个小时,她去看望了年迈的双亲。怕老人家担心,她说自己还要在各地市指导工作,这次时会长些。正月廿三是父亲的80岁生日,也不能陪他过了。其实,父母的心中何尝不知道女儿是要去做一件勇敢的事情呢,只说:“保护好自己,为国家把事情做好。”张颖惠说:“17年前,我是第一批进入非典病房的护士,如果说那时勇敢中还包含了激情和热情,这一次武汉之行,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我一定要把大家安全带回来。”
以百分努力争取一线生机的信念永不动摇
连续数日,省内新增确诊病例每天以个位数增加。省卫健委每天的疫情发布,成为了社会最为关注的信息。每天凌晨3时许,全省疫情在省卫健委的官网上发布。而这一组数字,背后是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准时!准确!就是命令!省卫健委办公楼内灯光彻夜明亮,许多工作人员昼夜坚守。按国家卫健委要求,疫情信息凌晨上报,所有的汇总、统计、分析工作必须按时完成。每天深夜至黎明,从事卫生应急工作的小伙子王贤伟就是最为紧张和忙碌的时段。他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天,他得空儿回家看了一眼孩子们,就着急工作,他哄孩子们去买好吃的去了,结果一个星期都没进过家门。孩子们说:“爸爸是个坏人,说买好吃的,怎么买了这么多天?”
即使这几天确诊患者数量仍在以个数位增加,但是,省内的医疗救治工作始终从容有序。特别是强化了防大疫、打大仗的思想精神准备、医疗力量准备、医用物资准备,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救治省级专家组力量,专家人数由初设时的22人增至92人。并采取了双组长模式,由山西白求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许建英和山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新日为组长。下设核心专家组、骨干专家组、青年专家组等,形成了老中青合理配置的梯队。在守卫“山西阵地”的战斗中,一支61人的特殊队伍,汇聚了来自我省7所医院的优秀医生和护士,作为我省选派的专业医疗救治专家团队,进驻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奋战在救治全省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战场,为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推迟订婚走进隔离病区的曹芳芳,为了节省防护服强忍不适的景霞,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挽救生命的姜萍……回望这段抗击疫情的时光,他们的身影历历在目,他们的名字闪闪发光。
在守卫“山西阵地”的战斗中,活跃着我省中医药工作者的身影,他们跑出了中医药战“疫”的新速度,也贡献了中医智慧和力量。我省中医药救治经验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充分肯定、我省成为第5个防治新冠肺炎中药制剂获批的省份、省中医院获得省人社厅和省卫健委联合记大功奖励、山西中医药抗疫成果在湖北救治前线广泛应用……连日来,中医药战“疫”战果振奋人心。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省首例患者晓武1月29日要出院啦!当天下午,在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数十家媒体记者赶到这里。这真是个阳光灿烂的大男孩,他说自己除夕是在医院过的。当问起他在住院期间怎么度过的,他幽默地说:“我每天在思考人生。”引来笑声阵阵。临回家前,晓武想送给医院一面锦旗,但是店家没开门,于是他家人用仅有的半张红纸,手写了一面“锦旗”,上书“危难之时,大爱无疆”。
至今,采访中的两句话让我无法忘怀。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救治专家组组长范梦柏是我省资深的传染病专家,他说:“患者的生命安危就在于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态度,科学救治是天职。”“科学救治”这句话,在此后的采访中此后的采访中,,多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也就是晓武出院的当天,年近八旬的全国名中医贾六金,在接到要为其他住院患者会诊的紧急电话后,他急速赴他急速赴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出门前,只对家人说了一句话:“帮我把白大褂装在随身的包里。”
不讲条件支援湖北是医护人员的“山西担当”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2月5日开始,随着湖北前方医疗救治力度不断加大,我省派出的医疗队批次和频次也不断增加。当天,由山西白求恩医院5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发,其中,还有由生化检验车、水电一体车、生活保障车和宿营车等4辆车组成的“移动医院”开赴前线。2月9日,由3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的方舱医院。这也是我省派出的人员最多的一支队伍。在2月11日当天,连续有第五批12人、第六批60人的两支队伍出征。第六批队员出发之时,已是深夜。挥别之时,我不禁想起了那首歌《夜空中最亮的星》,是的,今晚,你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每一次出征,回想起来都是感动、都是激动,都让我热泪盈眶。”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主任科员冀晓鹏心潮澎湃,他说,当时许多人找他只说“我要去武汉”“我要上战场”“我找你就是请你帮我插个队去湖北”,这些声音依然在耳边回荡。“不讲条件支援湖北,这就是我们可敬的医护人员的‘山西担当’。”晓鹏的眼里噙着泪花。
2月14日、2月15日、2月16日、2月17日、2月18日,连续5天,我省每天都有一支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当第十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之时,我省已有1300余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湖北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将士出征,亲人相送。平时难以启齿的情话,此时分外动人。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护士关淑芳和王田是第八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临行之际,关淑芳的爱人深情地说:“等你回来,咱们天天过情人节”。王田的爱人说:“给我们照张相吧,这是我老婆最漂亮的时刻,也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照片。”第八批医疗队员、山医大二院手术室主管护师温宏梅写下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我最亲爱的家人,我爱你们,是你们让我更加坚强,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不怕全力以赴,就怕无能为力。赴前线参与战斗,让我更加懂得‘家’的意义,回家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是最珍贵的幸福。”
距离第十一批医疗队出征仅仅间隔一天,2月20日,我省第十二批医疗队173名队员出发。这支队伍的领队是山医大一院副院长、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我省唯一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辉担任。“这个严峻时刻,我理应挺身而出,必须奔赴战场。我也有责任身先士卒,义无反顾,站在山西护理队伍的最前面。”出发时,她说:“抗疫一线就是战场,既要打胜仗,还要把每一名战士安全带回家。”圆满结束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的工作任务,杨辉再次递交了请战书,带领第十二批医疗队进驻雷神山医院,整建制全面接管这里的两个重症病区。直至3月3131日日,她才随着最后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返晋。归来时,她说“:疫情面前,只有责任,没有年龄,战胜了疫情,才能光荣退休。”走笔至此,我已懂得:爱与奉献,始终是杨辉心中流淌的情怀。
2月21日,当“方舱医院急需影像技师”这一条消息传至省城各大医院时,闻讯的影像技师们纷纷报名。只一会儿工夫,30名队员就报名满额。作为我省派出的第十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他们在第二天就踏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从1月26日至2月22日,我省连续派出13批次、1516名医护人员奋战在荆楚大地。“队员来自189个医疗单位,包括重症、呼吸、消化等多个专业,这相当于一个大型三甲医院。”省卫健委副主任、山西省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冯立忠说。
“此时已莺飞草长,爱的人正在路上,我知他风雨兼程,途经日暮不赏,穿越人海只为与你相拥……”亲睹一批又一批的队员出征,倾听他们“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誓言,在这壮行的每一个时刻,泪水一次次尽情流淌。
出征时还是冬日,归来时已是花期
随着省内新增确诊病例数连续几天出现“零增长”,确诊患者陆续治愈出院,我省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处于低位。这段时间,我们新闻报道的重点是我省以县域为单元划分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实施疫情差异化精准防控措施。2月24日,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就在当天,防控期间作为重要的身份识别依据的山西“健康码”正式上线。这些都是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重要措施。
连续几天,各市最后一例确诊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好消息不断传来。2月29日,朔州清零;3月1日,太原清零;3月2日,长治清零;3月3日,晋城和忻州清零……就在3月9日,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我们热切盼望着全省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那一天的早日到来。3月13日,是山西战“疫”斗争中值得铭记的一天。我省最后一名确诊患者在晋中市治愈出院了!至此,我省133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达到100%,保持着“双零目标”的纪录。当天下午,丽日和风,天空蔚蓝,在晋中市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手捧鲜花合影的照片在无数人的朋友圈定格。
你们出征时还是冬日,你们归来时已是花期。3月19日,我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首批230名队员就要平安回家啦。得知喜讯的前一天深夜11时,我连线前方的队员们,他们还在忙碌,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护士长赵薇和队友们整理物资、收拾行装,打扫房间……“总想为这里多做点儿事,多干点儿活,心里才会更踏实一些。”赵薇说,这里的每一天都是点点滴滴难忘的回忆。山西白求恩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张国虹曾经参加过非典战“疫”,“一定要保护好队员的身心健康,让每一名‘战士’平安回家。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电话那头,她哽咽着说。
三晋正芳菲,英雄归来时。从3月19日至3月31日,1516名队员分成六批,一个都不少,平安凯旋。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过水门”仪式为英雄们接风洗尘,他们高擎着湖北人民授予的凯旋旗荣归家乡!迎接的人群欢声雷地,人们眼含热泪,拼命挥动着手中“欢迎勇士”“战友归来”“英雄回家”的字牌。那欢呼的人群啊,犹如连绵的青山,而此时的你们,就是一条奔向故乡的河流。
艰苦奋战的66个日日夜夜,1516名队员交出一份优异的山西答卷。雷神山、硚口方舱等16所医院,2196张病床,累计收治3527例患者,仙桃、天门和潜江三市治愈率达到95%以上。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人员6228人次,CT检查3377人次,核酸检测1.8万人份。始终牢牢锁定“医疗运行零差错、治愈出院零回头、医疗安全零事故、医务人员零感染、住院患者清零”的战绩。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在队员中,我又一次见到了山医大二院肿瘤科主治医师何晓瑜。出发的那一天,他的背包上贴着一张纸,两行红字分外醒目:“仰天大笑武汉去,除病祛毒何晓瑜”。今天,他的背包上依然贴着一张纸,上书的两行字依然分外醒目:“长风破浪胜病毒,完璧归赵何晓瑜”。
一位队员笑着对我说:“回家乡,我第一顿饭最想吃的就是面。其实平时我不怎么吃面,但是,在外这么多天,我就是特想吃面,对,吃的时候一定要浇上醋。”在集中休养的酒店刚刚入驻,一碗碗热腾腾的面条就端到了亲人面前。
和风拂面,天气晴好。4月2日,经过14天的集中休养,首批凯旋的队员们陆续结束医学观察。今天,说好9时接,可爱人和女儿7时就来到了酒店门口,山医大二院主管护师邓小英满载着爱与幸福出发。她又想起了女儿写给她的那封信:“以前,以为英雄就像课本里的人物一样,为了国家、为了他人,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我知道了,像妈妈这样,用生命完成自己的工作,遇到危险不退缩,奋不顾身去救人,就是英雄。”
穿过笔直宽阔的迎泽大街,走过车流涌动的建设路,花已盛开,树已新绿,山医大一院全科医疗科医生杜瑞凝神细看着这熟悉的景致,尽情感受着家乡的盎然生机。家门一开,久别的亲人紧紧相拥。“妈妈抱,妈妈抱。”两岁的儿子搂着她的脖子,丈夫王玉清忙着张罗午饭。葱花烙饼,土豆丝,简简单单的家常饭,这是烟火气息的温暖,这是家国幸福的味道。
- 同学情
- 老同学王钢印因事自晋来京,我正好也在京,京中老同学吴献斌约我俩去游清东陵,并打电话问天津杨巨平同学归国否,听说回来了,就决定从遵化去看他。车一上路,我不知怎么就想起... 文化 2022-01-02 21:56:01
- 家乡腊月的味道
- 桌上的日历像风吹似的呼呼呼365页就掀到头。这不又进入腊月,每当此刻,我就想起家乡腊月的味道。我的家乡在山西的最南边,西傍黄河古称河东。是舜帝、禹王的故里;忠、勇、仁、... 文化 2022-01-02 20:13:47
- 又见忻州古城
- 2021年12月11日,大雪节气后的第四天。上午10时,我随太原中学教师忻州古城文化考察团来到忻州古城文化考察。这个季节的北方城市—忻州,已经是挺冷了,但是大家热情高涨,全然不... 文化 2022-01-01 21:20:28
- 好好过端午
- 今天端午。夏雨洗过的傍晚,粽叶分外香,香在鼻尖,甜在舌尖。端午不游山不玩水,再不多吃几个粽子,就是辜负了节日的美意!每逢端午祭屈原,总有几分悲壮凄美,两千多年依然丝... 文化 2021-06-14 21:07:16
- 史记 袁隆平列传
- 袁公隆平者,九江柴桑人也,庚午(1930)年生北平。当隆平之生也,国家扰攘,四海不宁,其明年,日寇拔奉天,旋陷三省,兵锋直指燕蓟。隆平因从父母南渡,过黄淮,穿长江,憩于江... 文化 2021-05-25 2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