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你就红来,杏花你就白,翻山越岭寻你来,啊个呀呀呆……”
这首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唱的是大山挡不住有情人,而音乐学家田青老师寻左权民歌,要一次次翻越整个太行山山脉。只是太行山从来没有阻挡过他,而且每一次都将他揽入臂膀。
从北京到山西左权县,先坐动车翻过太行山到太原,有500多公里,再换乘汽车向南进入太行山中段的左权县,又有150公里,车马劳顿,需要一天。
这是2019年7月7日,田青老师再赴左权,连他自己都记不得,这是第几次上太行了。
1989年,田青老师带领五台山佛乐团访问香港,始与太行山结缘。
2002年,田老师在左权听到羊倌歌手石占明的歌,推荐他到首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占明羊鞭一甩,一举夺得歌王。之后占明又在田老师的推荐下,入伍二炮文工团,完成了从羊倌到军官的转变。原来唱歌能当饭吃,原来民歌是文化,从此,太行山的孩子们眼前多了一条出路。
2003年,田老师两赴太行,结缘左权盲人宣传队。在一座古庙的山墙下,一盏昏灯,六七个盲人的音乐,让他流了半夜的泪。他克服重重阻力,带盲宣队到北京名校的殿堂进行学术展演,一时轰动京城。师旷仍在世,阿炳还活着,中国音乐学界确认,在自己的时代,仍然能够像杨荫浏等前辈学者一样,扎向大地,采撷遗珍。
田老师说,他与太行山,就这三件事。
山西左权,古称辽州,自古“虽穷乡僻壤,而比户弦歌,文风颇盛”。1942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此殉国,山西人为纪念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开花调是人民的歌。田青与左权,因乐结缘,由乐及人,缘分日深,以至半辈子魂牵梦绕,心心念念。
而此次他再赴左权,是作为“左权民歌汇·国际民歌大赛”的总策划兼主评委。左权县办起了国际民歌大赛,这是山西左权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民歌的一桩盛事,当年让田青老师流泪的一首首开花调,结出更大的果实,有了更强的回音。左权倾注着田老师对民歌的感情,寄托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希冀,一叶一木总关情,左权人的事他不会推辞,只会竭力而为。
这位中国音乐学界的黑衣男子,生活中也极为要强,向来都是千里单骑,几时需要人照顾?此次为“左权民歌汇”再上太行,行程繁复:7月7日赴左权,8日晚出席开幕式,9日至12日担任半决赛评委,每天熬到半夜,之后为他事奔波杭州、延安等地,17日再坐7个小时汽车从延安回左权,18日参加决赛,19日再坐7个小时汽车从左权去神木,算下来,总行程将达7000公里。人已年逾古稀,半个月南北往来,身体能否吃得消,连他自己心里都没有底。最终他决定带上一名学生做助手,路途上好有个照应。
龙则村中一村民
第二天上午,田老师从酒店到县城参加民歌大赛的新闻发布会。车出酒店,准备上大路时,田老师突然乐了,原来路边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龙则村父老乡亲欢迎村民田青教授回家避暑听歌”。一打听,酒店正位于龙则村,而田老师今年元宵节就是在这里过的,还被村里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出了酒店寨门,就是村口,真是缘分深得迈不开腿。
龙则村乡亲知道本村村民田青教授回来了。同行的学生问他要不要回自己的村里看看,田老师笑而不答。
当天晚上是“左权民歌汇·国际民歌大赛”的开幕式,田老师作为赛事评委代表发言,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以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龙泉乡龙则村荣誉村民的身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个‘歌窝子’里来唱山歌!”此言一出,声传万里,宾主双方叫好,现场掌声如潮。
山行酒店是本次赛事的嘉宾驻地,大腕云集,多位省领导也驻此指导赛事工作,龙则村父老也实在,在大路口打出横幅,只邀请自己的村民田青教授一个人,田青老师也阔气,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自己的村子名叫“龙则村”。
一条路边横幅,召唤着一位村民,牵挂着一位学者,一段开幕式开场白,隔空致意村中父老,深情表白脚下土地。就这样,田老师与村里人还未谋面,就拉上话了。
第二天一早,田老师说,要回自己的村子龙则村看看。
上午10点,田老师到了村里,受到热烈欢迎,不知怎么回事,还来了一众媒体,都把田老师回村当新闻了。大家先到了村委会,一进门,一幅隶书“有龙则灵”映入眼帘,这是元宵夜田老师给村里写的,其中包含了“龙则”的村名,正是那一次,田老师被龙则村授予“荣誉村民”。
大家回忆起年初田老师在村里过元宵节的情景,又热议前一晚的“左权民歌汇”开幕式。村中父老感谢田老师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龙则村,而田老师告诉大家,他这辈子也得过不少荣誉和证书,但尤为喜欢和珍视“龙则村村民”这个头衔,所以才在“左权民歌汇”开幕式上自豪地亮明“身份”,招呼宾朋,而且还向坐在并排的楼阳生省长报了个到:“我是您管辖的村民”,楼省长也风趣地说:“您是咱们山西的骄傲!”
田老师和大家一起在村中逛了一圈,村主任王明贤一路走一路邀请:“老田,明年村里给你盖两间房,划上半亩菜园子,你来避暑,你再养上一圈鸡,就可以吃鸡蛋了。”田老师连声应承:“到时候一定来养鸡吃鸡蛋。”
最亲还数盲宣队
当主持人请盲宣队主唱刘红权介绍自己的队伍时,刘红权说:“我们这支盲人宣传队诞生在1938年,最初是一支抗日宣传队。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唱的歌,就是用来换饭吃的。自从2003年我们的恩人田青老师到我们左权来采风,带我们去北京演出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唱的这些曲子,不仅能换饭吃,而且还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决心要把左权民歌传承好!”
听罢此言,评委席上的田老师百感交集,说:“我要更正红权的话,真正的恩人,是太行山的父老乡亲们!当时八路军在最困难的年代里到了左权,9000人进来,最后出去是30万人。应该说太行山的父老兄弟们,是中国革命的恩人。而这些盲宣队的兄弟们,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恩人,因为就在他们身上传承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随后,田老师又点评张红丽的演唱:“红丽唱这首八路军的歌,又选择了在抗日战争当中就为革命出过力的盲宣队为她来伴奏,把我们带到了太行山,带到了抗日战争那样一个年月,就凭这首歌,今天晚上来的观众们,就值了!”
田老师整个发言的过程中,坐在他身后的很多年轻观众一直在抹眼泪。左权人听得懂田青的话,读得懂他的心。
第二天上午,县里安排田老师为左权县非遗传承人和民歌爱好者做一场讲座,他虽很疲惫,但没有推辞,只是婉谢了主办方安排的午饭,讲座结束后直奔盲人宣传队驻地,边走边解释说:盲人兄弟们在等我回家吃饭!
在好友刘红庆的陪同下,田老师来到了盲宣队驻地,盲宣队奏乐迎接田老师,满院子的音乐,满院子的烩菜香。这是个宽敞豁亮的院子,两排房子,是左权县政府给盲宣队盖的新驻地,盲宣队从破戏台搬到这里,两个人住一间房,终于有了一个体面的艺术之家。左权的民歌手们早都在此等候,石占明、高保利也闻讯来了。大家陆续向田老师献歌,刘红庆一会儿让田老师打分,一会儿让田老师点评,田老师“戳破”了他的心思:没嗓子和女歌手对歌,心里急得。大家听了,连连称是。
看到屋檐上挂着条幅“左权盲人宣传队喜迎亲人田青老师回太行”,田老师对盲宣队刘红权说:“这就对了,这就对了!是‘亲人’,不敢说是‘恩人’!”
是的,一个“亲”字,概括了田老师和盲宣队之间的全部感情。16年前在古庙山墙下听闻盲宣队歌声的那一刻,他就与这支盲宣队建立了一条极复杂极亲密的纽带。那一刻,他思接千载,仿佛与2500多年前的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相遇,班荆道故。
那一刻,他极目欧亚,想到了西方文学的一大源流,便是失明的荷马和他的《史诗》。那一刻,他想到了八路军和左权将军,想到了国家民族的百年屈辱和中华儿女包括盲宣队的卓绝抗争。
那一刻,他与先师杨荫浏先生无比亲近,仿佛陪在杨先生身边,为盲人阿炳录制《二泉映月》,又仿佛杨先生一袭长衫站在他身后,首肯太行山盲艺人的《光棍苦》。那一刻,他热泪滂沱,心灯长明。那是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一刻,也是他后半辈子的一件大事。
田老师和盲宣队的“亲”,还不止于此。每次说到自己与盲宣队,或者向人介绍盲宣队,他几乎都要说起一件事。2008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前途未卜。盲人们知道了以后,凑了5000元钱稍到北京,说给田青老师治病。他清楚,盲宣队走村串社,一场演出也就挣一二百元,这5000元是整个队伍二三百场演出的收入,是大家一两年的辛苦钱。他想到他的盲人兄弟们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在太行山里摸爬过的寒暑,想到5000元背后是多少遍让他灵魂颤抖过的歌声,想到盲人兄弟们还住在戏台里,想到每一位盲人兄弟的面容和他们滚烫的心。5000元凝结着太多内容,田老师只说出一句话:“我这辈子挣多少万,也没有这五千块钱珍贵。”这句话,他一直念到今天。
中午时分,在盲宣队驻地,田老师和盲艺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烩菜,拉家常,田老师对兄弟们说,看到你们住进新房子里,过上好日子,老实说,我比自己搬进新房子都高兴。盲宣队请人拓制了左权县境内的北魏摩崖石刻“佛教护法神像拓片”赠送田老师,田老师说:“知我者,盲人兄弟!”
田老师还向大家提及前不久他在中央党校做的《中国人的音乐》讲座,讲座中他说:“羊倌歌王石占明和左权县盲人宣传队的推出与走向全国,就充分体现了太行山的文化自信!”讲座结束,四座振奋,有中央党校教授表示,一定要把左权盲宣队带进中央党校唱一唱!
讲座后几天,刘红庆把田老师的话“篡改”了,还做成了公众号文章的标题:《捧羊倌石占明和盲人宣传队就是文化自信》。不过这一次,大家站在红庆一边,都认为他改得好。
- 同学情
- 老同学王钢印因事自晋来京,我正好也在京,京中老同学吴献斌约我俩去游清东陵,并打电话问天津杨巨平同学归国否,听说回来了,就决定从遵化去看他。车一上路,我不知怎么就想起... 文化 2022-01-02 21:56:01
- 家乡腊月的味道
- 桌上的日历像风吹似的呼呼呼365页就掀到头。这不又进入腊月,每当此刻,我就想起家乡腊月的味道。我的家乡在山西的最南边,西傍黄河古称河东。是舜帝、禹王的故里;忠、勇、仁、... 文化 2022-01-02 20:13:47
- 又见忻州古城
- 2021年12月11日,大雪节气后的第四天。上午10时,我随太原中学教师忻州古城文化考察团来到忻州古城文化考察。这个季节的北方城市—忻州,已经是挺冷了,但是大家热情高涨,全然不... 文化 2022-01-01 21:20:28
- 好好过端午
- 今天端午。夏雨洗过的傍晚,粽叶分外香,香在鼻尖,甜在舌尖。端午不游山不玩水,再不多吃几个粽子,就是辜负了节日的美意!每逢端午祭屈原,总有几分悲壮凄美,两千多年依然丝... 文化 2021-06-14 21:07:16
- 史记 袁隆平列传
- 袁公隆平者,九江柴桑人也,庚午(1930)年生北平。当隆平之生也,国家扰攘,四海不宁,其明年,日寇拔奉天,旋陷三省,兵锋直指燕蓟。隆平因从父母南渡,过黄淮,穿长江,憩于江... 文化 2021-05-25 2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