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殷殷嘱托,言犹在耳。6月13日,我们迎来了全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连日来,全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展现了山西作为文物大省,为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和探索。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和全民的参与。众所周知,我省有着厚实的文物家底,目前,我省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可谓空前,由之前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了1.7亿元。尽管如此,文物存量大、人力财力不足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尤其是一些县级保护文物,修缮资金缺口较大。2017年,我省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实施“文明守望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现已有88处文物古建被认养,探索出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的山西模式。与基层庞大的文物古建存量相比,88处实属不多,但难得的是这种创新模式架起了古文物与现代人的桥梁,引发了许多企业、个人,甚至村集体对身边文物的关注。那些古戏台、牌楼、古庙、祠堂、大院本就是陪伴人们长大的熟悉景物,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如今建立一种认养关系,无疑可以激起人们情感深处的强烈认同。
除了认养之外,广大志愿者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鼎鼎有名的“长城小站”志愿者团队已守护长城近20年,在长城沿线种下了保护长城的“种子”。我省各地已经出现了不少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团队,许多扶贫队员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文物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让人们通过现代科技了解文物古建的前世今生,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是保护的题中之义。6月12日,1:1复制的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在浙江大学正式落成。“音乐窟”依托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精确再现了“音乐窟”的精美造像。AR、VR、3D打印,有了这些新技术的加持,越来越多的不可移动文物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走了出去,让更多人触摸到了山西文物古建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深。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讲好文物故事。虞弘墓、青铜器、晋侯鸟尊……山西博物院近日连续邀请参与过宝藏发掘与研究的资深专家为公众进行直播讲解。无独有偶,由清华大学和山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备受关注,现已进行了晋祠和云冈石窟两场直播,吸引百万人线上观看。此次与清华大学联手,把“云讲坛”开到山西古建筑的现场,对讲好山西古建故事,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文脉不绝,国运必昌。三晋大地,表里山河,有老天爷恩赐的壮美自然风光,有老祖宗创造的不朽文化遗产,有老前辈留下的宝贵红色基因,做好文物保护这篇大文章,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需要一代代文博人的坚守,更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探索更多顺应时代的新模式。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和全民的参与。众所周知,我省有着厚实的文物家底,目前,我省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可谓空前,由之前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了1.7亿元。尽管如此,文物存量大、人力财力不足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尤其是一些县级保护文物,修缮资金缺口较大。2017年,我省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实施“文明守望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现已有88处文物古建被认养,探索出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的山西模式。与基层庞大的文物古建存量相比,88处实属不多,但难得的是这种创新模式架起了古文物与现代人的桥梁,引发了许多企业、个人,甚至村集体对身边文物的关注。那些古戏台、牌楼、古庙、祠堂、大院本就是陪伴人们长大的熟悉景物,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如今建立一种认养关系,无疑可以激起人们情感深处的强烈认同。
除了认养之外,广大志愿者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鼎鼎有名的“长城小站”志愿者团队已守护长城近20年,在长城沿线种下了保护长城的“种子”。我省各地已经出现了不少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团队,许多扶贫队员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文物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让人们通过现代科技了解文物古建的前世今生,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是保护的题中之义。6月12日,1:1复制的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在浙江大学正式落成。“音乐窟”依托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精确再现了“音乐窟”的精美造像。AR、VR、3D打印,有了这些新技术的加持,越来越多的不可移动文物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走了出去,让更多人触摸到了山西文物古建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深。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离不开讲好文物故事。虞弘墓、青铜器、晋侯鸟尊……山西博物院近日连续邀请参与过宝藏发掘与研究的资深专家为公众进行直播讲解。无独有偶,由清华大学和山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备受关注,现已进行了晋祠和云冈石窟两场直播,吸引百万人线上观看。此次与清华大学联手,把“云讲坛”开到山西古建筑的现场,对讲好山西古建故事,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文脉不绝,国运必昌。三晋大地,表里山河,有老天爷恩赐的壮美自然风光,有老祖宗创造的不朽文化遗产,有老前辈留下的宝贵红色基因,做好文物保护这篇大文章,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需要一代代文博人的坚守,更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探索更多顺应时代的新模式。
相关标签:无
相关文章
- 贾平凹是缺乏自知之明的农民文学企业家
- 很长时间不再关心文坛,若不是贾浅浅的名诗引起的轰动,真不知文学圈这片林子还有这种新鸟,更不知这个世界上居然已有五家“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西北大学还将投入巨资建第六家... 评论 2021-03-11 11:03:11
- 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
-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文明成果的结晶。对于社会而言,文化是由人人参与创造、人人得以享有的公共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体现并发展了中国共产... 评论 2020-12-23 21:34:44
- 让“药茶+三宝”闪耀服贸会
- “晋韵神工,山河凝韵。”在9月4日开幕的2020服贸会上,“山西药茶”“山西三宝”在文化服务专题山西展区惊艳亮相。“山西药茶”与“山西三宝”是山西所蕴藏的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 评论 2020-09-07 18:42:53
- 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 群星放歌,唱响太行之巅。8月24日晚,2020年左权民歌汇盛装开幕。一首首山西民歌唱得观众心花怒放,一幕幕非遗表演引得全场沸腾。而一首雄浑激昂的《在太行山上》,瞬间将观众拉... 评论 2020-08-29 10:17:10
- “民歌汇”唱响文旅融合交响曲
- 百里画廊,歌声飞扬。连日来,2020年左权民歌汇唱响太行,备受瞩目。从开幕式上的星光璀璨,到突围赛的激烈角逐;从百万网友的围观点赞,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踏歌而来徜徉左权,这... 评论 2020-08-29 1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