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绵山
电话:0354-7055055
位置:首页 > 景区文化 > 巍巍绵山

巍巍绵山

发布时间:2022-02-14 18:16:21编辑:亿宣来源:亿点网

作者:杜国华

绵山山势巍峨起伏,绵亘百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人文景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绵山众教相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闪耀着大道思想灿烂绚丽的文化光芒,包大众各脉,以忠孝仁义教化天下,集山光水色、佛寺神庙、文物胜迹、历史遗址、节日民俗于一体;绵山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2008年,绵山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2013年9月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绵山的地质构成,约开始于19亿年前,结束于4亿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没后沉积了石灰岩、白云岩、沙岩等;在这段时期形成的岩石、奇峰、怪石随处可见,也就有了绵山的无峰不奇、无峰不秀说法。

在绵山36道弯攀山公路旁,有一处佛爷峰,看似形体极似一尊佛像席地而坐,微笑着迎送四方宾朋。五龙峰说法台是在巍巍的群山中突出的一个讲堂,恰处佛家中讲经说法的地方。相传绵山空望(王)佛曾在这里给对山五条飞龙讲经说法,时间一长就形成今天这样的景观;而在说法台的下面有一怪石极似雄狮的面部。天桥长洞内的须弥石更为神奇,颇像一人形化石头,据说是从古印度须弥山飞来之石,并时常在夜间显灵发光,救护百姓。人们只要围绕他转上九圈,并用手摸摸他,就可以烦恼全无、获福无量;万寿图毗邻水涛沟,整个图长约55米、高约9.8米,由272块大小不等的青石板拼接而成,四周镶有浮雕花边,图中的寿字分别用阴阳镌刻,选择从古代到近代,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的诗词书文中收集的“寿”字共计10103个、福字113个、禄字110个,最大的字体2米、最小的2厘米,成为绵山风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绵山还有一处是“三秋见绿草,隆冬香春花”的景致,形成绵山乃至我国北方名山最为奇特的暖冬气候。绵山风景区凭借自身的地理特点与文化底蕴,开辟了北方冬季旅游的先河。整个风景区山崖避风向阳,景区1月份最低气温只有零下5℃,是我国北方独有的高山温暖气候。

绵山是古老神奇、众教相融的文化名山,它有一脉相承的大道思想和道德文化。特别是它在27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融大众各脉于一体,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千百年来登临绵山者络绎不绝。

绵山的云海和其他名山相比有不少特别之处,这里自古就是中国道家名山,被封为仙境。山与云相依相承,为大自然勾勒出一幅美妙多姿的立体画卷。此时如果你置身于云海,一定会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是幻境还是现实,给人以凌空飞跃、飘飘欲仙的感觉。

在绵山的每一处都是观云海的绝妙之处。走进绵山,在雾锁云封的盘山公路上越绕越高,无法看清绵山的整体轮廓和方才经过的山下的大地,只是偶尔可以从翻涌流动的云雾稀疏处看到高不见顶的峰峦和深不见底的狭谷。有时太阳又会在阴云中移出来,紧接着那藏峰埋谷的漫山云雾也神奇地迅速蒸发,绵山瞬时变得无限光明。游人在这样的仙境中拜大罗圣地、探云峰古刹、登介公岭凭吊,体验着一种迥别于城市繁华的旅游休闲乐趣。穿行在绵山的山形地势之间,云仿佛有了生命。

在绵山天桥和一斗泉之间,有一座天桥,宽约1米、长约400余米,上离山顶200余米,下距沟底300余米,漫步桥上,脚下眼前浮云弥漫,宛若置身仙境。相传光绪年间,有人见栈道在云雾缥缈中忽隐忽现,犹如云衢直通仙境,就建了一个云衢亭,上有一副对联“禅道成佛路,云衢通仙境”。

时而驾临的云雾为绵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为这里的仙风道骨作了绝佳的注解。天公作美降下了云雾,使得大道名山更加仙气缭绕、尽显神奇。云海中的大罗宫时隐时现,仿佛横空出世,使人置身于传说中的太虚幻境。可以说云海和绵山的古建筑一道组成了雄奇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的人文精神。云海来临之际,与山间云雾做一次亲密的接触,会让人终生难忘。

绵山北靠太原、南距临汾,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铁路(京西高铁)和大运高速从绵山脚下通过。绵山旅游景区内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刹古庙星罗棋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神奇的宗教文化对中外游客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过去由于山险、坡陡、路窄,游人徒步进山也要半天,令人望山兴叹。从1995年开发到如今,绵山已经成为山西乃至于全国唯一四季皆宜游览的景区,成为古往今来凭吊介子推,访先贤、寻遗迹、过寒食清明节、上山踏青观光的旅游胜地。游绵山妙在乘车即可游览景区风光,十几公里的旅游专用公路,如彩带环绕于崇山峻岭之间,蜿蜒起伏、盘旋而上。

绵山之夜也是华夏一绝,苍茫夜色之中满山灯景悬在空中,金碧辉煌如梦似幻。特别是那些以周易为主要内容的不同名称、不同造型的天文灯图,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仙境在绵山。夜宿绵山,奇特的夜景别有一番情趣,置身抱腹岩中,头上是空旷幽深的穹顶,洞外有满天璀璨的繁星,更有松涛、流泉与风铃、钟声相伴,让人有超然物外之感。月圆之夜,在此把酒赏月真可称为快意人生。北宋元佑四年中秋,宰相张商英来到绵山天景赏月台前,在此遥望天际,只见月华如玉、清奇皎洁,宛若置身霄汉,便即兴赋诗一首:“山中多香客,独步蜂房泉。莫问兴如何,披卷亦清绝。”相传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绵山修行时,夜晚曾见一仙翁在对山赏月,两峰形似仙椅,于是留下了仙椅赏月的传说。另外在天桥留有神龙赏月台、一斗泉留有敞怀赏月、云峰寺大岩赏月的美好传说。

夜幕降临,信步走在山中,眼前一座座冰雕玉砌般的玉宇琼楼,在群山的怀抱中时隐时现,宛若一座座空中楼阁,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阆苑仙境之中,特别是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吉祥灯图,在静谧的苍穹下熠熠生辉,闪烁着神奇的光芒。灯图是绵山最古老习俗之一,早在2700多年前,介子推在绵山遇难后,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先贤,用点灯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哀思,后来这种方式逐渐演变成为百姓求子、求福、求平安的习俗。为了弘扬这一古老民俗和添补游人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缺憾,绵山风景区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这一古老民俗焕发出新的生机,各式各样的灯景和地理环境融为一体。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曾在绵山修行洞演练成八阵图法,才有后来在五丈原军营中设坛燃灯祭斗、拜本命星君、以祈命延生的故事;春秋介休三贤之一介子推,携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为邀其出山,放火焚林。传说介子推受仙人点化,在避火洞中点灯祭拜火神,逃脱此难,后介公羽化成仙,将祭拜燃灯之仪传于后世,形成了绵山祭拜灯图的千古风俗。


更多相关